七五 大明朝的第一起強制拆遷(2 / 2)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句話在此刻顯然不適用。^^只一會兒工夫道路兩旁便聚集了大批熱鬧的,有些調皮的小孩子甚至開始朝俘虜丟土塊石子兒,老滑頭等人不得不跑前跑後阻止這種行為。

當阿德試圖把隊伍帶入臨高縣城時,那位李長遷李師爺帶幾個人堵在了門口,竟然試圖拒絕洋鬼子入城。

「諸位,諸位,我大明疆土,豈能隨隨便便讓紅毛人入城!」

來這個時代地****人雖然普遍沒什么正確的外交觀念,朴素的愛國主義熱情倒是不缺。\\\\\\這話聽起來挺氣宇軒昂,不過龐雨他們壓根兒懶得理會。

「行了,老李,如果這幫紅毛是扛著火繩槍過來的,我可不相信你還敢在這兒堵門。讓路罷,他們現在只是俘虜,關城里安全點。」

李長遷還是磨磨蹭蹭,說要找人去跟找縣官大老爺示下。不過縣令程葉高來真是被嚇到了,直到現在還躺家里「壓驚」呢,就算他能出來,估計也不敢對穿越眾的事情指手劃腳。

最終李師爺還是沒敢擋這伙人的道兒,就算這樣穿越眾也沒放過他。^^^^阿德再一次抓了他的差,讓他再去找一批民工來,幫忙整修縣城角落地那處兵營,修補圍牆增設柵欄等等,使之能夠作為戰俘營使用。

兵營那邊居然已經有了幾戶私搭亂建地住家,這年頭可沒什么規劃許可制度,這種小縣城里土地也不值錢,隨便找個地方搭個窩棚就算安家。不過這幾戶很倒霉的遇上了大明朝第一起強制拆遷事件——他們地窩棚連同那些破爛家當在幾分鍾之內就被一大群人蠻不講理的給拆平了。

行凶的是那伙短毛……還有一大批紅毛!這兩類人中無論哪一種顯然都不是幾個城市貧民所能招惹,況且這地方本來就是駐軍營。正當那些窮困戶哀嘆又要四處流浪之際,短毛中間屬於本地的幾個人卻居然主動過來跟他們談拆遷賠償問題了。

其實按照張廬山他們的意思,這幫泥腿子本來就是私建的茅草房,沒地契沒房契的,拆了也是白拆。他顯然不知道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對強制拆遷這種事情是如何的深惡痛絕,所以,盡管很不理解,老滑頭最終還是不得不受命來向這些泥腿子許諾了一堆聽起來非常實際而且誘人的賠償條件:

拆掉的屋子會賠給他們,不再是那種矮小破爛的窩棚,而是正正規規有牆有頂,下雨天保證不漏雨的真正房屋;損壞的家具器皿會用糧食和精鹽補償;甚至,如果他們願意留在這兒幫助做一些輔助工作,就還能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每個月都能領一份固定糧餉——餉用鹽代替,穿越眾暫時還發不出錢來。

人民群眾總是最通情達理的——特別是當他們見識過這邊的力量之後。這些城市貧民的思想覺悟並不高,如果與他們先談判後拆遷,沒准兒會冒出一兩個釘子戶之類。不過現在,拆遷工作已經完成之後,那些被拆遷戶都歡天喜地接受了後補的這些條件,而且還非常感激短毛大人們的仁慈。

「所以說,做事情的方法非常重要。」

阿德得意洋洋向龐雨吹噓自己的先見之明——後者原本打算老老實實按部就班走先談判後拆遷路線的,卻被阿德以時間不夠為理由否決。現在,龐雨不得不承認,在處理這些問題方面,自己還太書卷氣。

此後幾百人一起動手——主要是讓那兩百多戰俘動手,配合召集來的民夫,把周圍柵欄給樹了起來。當然,無論是拐角處的兩面低矮城牆,還是匆匆臨時豎起的木柵欄籬笆,其實都不足以阻攔逃跑——如果這些老外真想逃跑的話。

穿越眾真正仗持的,還是要靠人——再過幾天將有大批明軍入駐這里,雖然也是戰俘,但他們肯定不會和紅毛人同流合污的,到時候人盯人,想逃跑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