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 千戶官的疑惑(2 / 2)

於是那位張千戶很快便郁悶地發現:自己雖然沒死,卻又面臨著很尷尬地局面——這些短毛居然毫不見外的讓他繼續帶人,還要干活!

如果是一般情況,他張陵張汝恆早就一口喊出來:「吾乃堂堂大明臣子,斷然不會屈膝事賊,爾等要殺便殺,大丈夫可殺不可侮!」

可現在那些短毛讓他做的事情,卻是帶人救護明軍本身的傷員——給他們包扎上葯,制作擔架,搭建臨時草棚遮風避雨,等等。

這下子張大千戶可抓了瞎,按理說他應該拒絕來自敵方的命令,但這命令偏偏卻又對他們自身有益——短毛們並不是在做戲,他們的救護行動井井有條,治療方式雖然新奇但卻相當有效,可以說,就算是明朝軍隊自己的救護營,也不可能做得比這些短毛匪更好了。

最後張陵還是選擇了服從,畢竟現在救護的這些人中間也有他自己地家丁親衛,而他地反應正在阿德預料之中——既然先前能夠完成俘虜交換,說明此人頭腦還是比較靈活,並非迂腐魯莽之輩。

不過要指望這位大明千戶就這樣死心塌地,那肯定不現實,實際上張陵在干活的時候一直在偷偷觀察這些短毛匪地裝備。明朝的軍人遠不象後世清代八旗兵那么愚昧白痴,碰見洋槍洋炮居然指望用紅漆馬桶來抵擋。事實上,大部分明軍在開戰以後不久,就切身感受到了先前被長官們斥為謠言的那些傳聞——這幫「匪徒」的火器裝備之精良,竟然遠遠超過了大明朝的正規

明朝軍隊並不是沒有和裝備強於他們的敵人交戰過,張陵在陝西時接觸不多,但調到南方來之後,大明軍隊收復澎湖之戰他卻是多次聽聞過的。紅毛人何等蠻橫,還不一樣被打退。

原以為這些短毛匪也不過只是劉香之輩,仗了外國人的勢,從西洋人那兒弄來些火器狐假虎威罷了。朝廷上官們先前不願輕言剿殺,很大原因是不想招惹他們背後的洋人,雖然大明朝不怕洋人,但對於官僚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過後來,據說紅毛人本身也要收拾他們,為此居然還肯借給朝廷軍火,這才讓廣州那邊下了決心。雖然不清楚這伙人怎么敢跟他們背後的洋主子翻臉,但既然沒了根基後援,廣東按察使,兵備道,瓊崖參將,瓊州兵備道等負責兵事的文武官員也不介意給自己的功勞簿添上一筆。

這伙人終究是殺官造反的叛逆,瓊州和廣東,福建那邊一直在派人打探這里的消息,臨高縣令也一直在向他們通報消息,這邊的人數早被摸清了:才一百多,還有不少女人。打下縣城以後也沒說裹挾民眾擴大勢力,這在來自陝西的張陵眼里實在是很不可思議——在他們那兒一座縣城失陷以後用不了多久肯定會冒出上萬流寇來,其中絕大多數原本都是良民,可家園被毀之後若還不願落草為寇,那就只有等死了。

總之,情報傳來了不少,可以說這里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他們都知道。但知道並不等於理解,這伙短毛的行為不但在當地人眼里莫名其妙,在瓊州廣州等地的官員眼中,也是一樣不可理喻。

但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既然不能理解,官員們也就沒多考慮。該剿還得剿,按照通常情況,這次出兵怎么說都會是非常輕松的行動:動用數千大軍剿滅百余海匪,還有紅毛火器相助,那還不是小菜一碟么?

所以廣州海道按察使薛大人親自帶人前來監軍,也就是想在功勞簿上分一筆罷了。大家都估計可能行軍時出的麻煩還更多些……在出兵以前,瓊州府和廣東道的所有官員都這么認為。

張陵的回憶到此為止,後面的事情他連想都不願想。直到現在,他依然難以置信,整整五千大軍就這樣灰飛煙滅了——這五千人可是實打實的,連同後面押運輜重糧草都是青壯,若是在陝西那里,怎么也能裹上四五萬老弱,號稱個十七八萬的……就那樣,轟隆一下,都沒了!

如果完全是被天雷炸垮的,他可能還好受點,也不會服氣,畢竟人力不可能與天威相抗衡。但爆炸以後他的部隊卻因為是前鋒,損失並不太大。然而隨後,這支他從陝西家鄉帶到海南,戰功赫赫的精銳部隊卻硬是被對方的鐵甲活活碾碎。

張陵當時震翻在地上無法爬起,卻親眼到了那輛鐵甲車是如何緩慢而不受任何阻礙的持續向前,車上和兩旁邊那些全身披掛的鐵人軍又是如何用威力強大的火槍一排一排把明軍撂倒……

事後,張陵反復思量,即使沒有先前爆炸,雙方正面硬撼,他們也沒有任何勝算,至多,用火炮運氣好能打倒幾個,但改變不了全局。火銃全然無用,哪怕紅毛人給的那些也一樣。

張陵開始懷疑這些人的武器是不是來自西洋人,無論紅毛還是弗朗機似乎都沒有如此強大的火器啊?這種懷疑在他被調派來幫忙修建傷病營時達到了頂峰——他愕然到,足足有好幾百名紅毛人,竟然也同樣在那些短毛押解之下干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