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 槍械問題(2 / 2)

「這些火槍都是手工制造的,雖然原理和型制完全一樣,但每一個零部件地尺寸都有較大差異,完全無法通用。如果我們想要對其進行改造繼續利用,勢必要為每一支火槍單獨制造與其尺寸相配的零部件,有這閑工夫還真不如全部重做了。」

「一點都不能利用嗎?」

胡雯猶自不死心地追問,卻到軍事組,武器組和機械組的所有人都同時搖頭:

「一點都沒。」

於是最後,委員會只好接受那些專家內行們的判斷,宣布這個時代的火槍根本無法利用——至少是對現代人沒用。

龐雨以前曾經在哪兒到過一篇文章,說在這個時代軍人和海盜中間獨眼龍或瞎子特別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火葯槍質量不好,發射時事故率奇高。而由此對火槍戰術上帶來的重大影響就是——這個時代普遍都不怎么重視單發瞄准,而是用大規模線性陣列,以集團排槍射擊來保證殺傷率。

在中國的情況則更為嚴重,明朝重視火槍戰術,但他們的火器卻從來沒有先進到能完全對冷兵器形成壓制的地步。明滅亡之後清朝前期摒棄火槍,到後期被人打破國門,雖然花大價錢買來了先進武器,卻一直沒學會正確用法。

直到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買來的火槍對敵時,居然也還是不瞄准的,即使那時候火槍的質量已經很好,槍身上瞄准設備也已經比較成熟。而他們又從沒受過集團使用排槍的訓練,雖有槍卻不會用,屢戰屢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根據軍事組的意見,新招募來的士兵們絕對不能用這種東西作訓練,那會把人練廢的。

這樣一來,新建軍隊的武器裝備又變成一個問題了——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槍械都是用現代材料制作,數量早已不足,先前大戰時就不得不用弩機來彌補。光靠這些武器顯然不足以建立一支新軍,委員會原來以為繳獲的裝備多少可以使用一些,所以才同意擴充軍隊。

現在這想法破滅了,原有的現代槍械大家自己要留著防身的,新軍總不可能完全使用弩機作戰。他們這批人占領縣城,建設工業區已經有半年多,鋼鐵,化工,機械等部門都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否利用當地材料,自制現代,或者至少是近代化的槍械武器,作為一個議題被正式提了出來。

幾天之後,大家再度聚集在一起,正式商討自制槍械的問題。

在武器技術上,他們這些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比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當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外加工業,化學,機械,以及軍事組成員們坐在一起,真正商討具體應該發展哪一款槍械作為新軍的制式裝備時,大家卻還是感到茫然。

不是因為沒有目標可選,而是他們能選擇的槍型太多了,懂行的人才也太多。

王若彬,徐慧,馮宇飛……這些本就搞武器系統的不用說,就連搞機械的肖朗對於現代槍械原理和構造都能說出一些門道來。但這也直接導致他們內部意見不能統一,什么杠桿式栓動式,左輪上彈還是導氣上彈……各種名詞噼里啪啦不停冒出來,會議室里很快吵成一鍋粥,只聽得龐雨等一批外行人頭昏眼花。

小心翼翼的,龐雨舉起一只手:

「咳咳,我是外行,不過請問一下,為啥咱們不直接仿制那兩支五六式?有現成的樣槍應該是很容易仿制吧?」

剛剛還在爭吵不休的一伙人這回卻很一致的同時搖頭:

「仿制不了,金屬材料和加工工藝都不過關。」

負責鋼鐵廠的黃建成老師傅比較厚道,還補充了兩句:

「主要是槍管用鋼和彈簧鋼的生產還有困難,目前以我們的鋼鐵水平,可以生產高質量的熟鐵管代替鋼制槍管,但彈簧材料這一塊不太好解決。使用坩堝法可以生產一些鋼材,但產量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