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零 大明官場的動向(2 / 2)

「那個什么海道按察使也死了吧?」

解席回頭詢問,張陵沉默著點點頭。解席頗為不解的摸摸頭:

「怎么盡彈劾死人哪?」

再下去,這回冒出來個生猛地:

「巡撫福建地方兼右金都御史熊文燦劾兩廣總督王尊德及以下諸員輕舉妄動,貿然進兵,致損兵喪將失陷城池,及建言招撫瓊州海客折……」——

還是這哥們牛,沒再找死人的麻煩,而是以區區巡撫之位一開口就把兩廣總督及以下大小官員都給告了!不愧是在歷史上留下過名字的強人。

不過這位老兄酷愛招撫的名聲也確實不虛,連這邊的基本情況都沒摸清楚就直接開口喊招撫,果然夠冒失地,難怪後來被張獻忠給涮了。

龐雨等人圍坐一圈,一邊啃著作為餐後水果的小芭蕉,一邊開開心心把這些應該屬於明政府絕密情報的信息給完了,雖然都是些現代年輕人,不過他們的腦子都很靈活,旁邊又有張陵李長遷等文武官員隨時可供咨詢,很快便大致了解了當前明廷的態勢——

兩廣總督及其手下官員明顯是在忙著推卸責任呢,不過他們的彈劾很有意思:所有罪名都沖著死人去地,活下來的幾個,尤其是跟短毛匪合作的臨高縣令程大老爺居然一點沒沾,他的名字甚至沒出現在任何邸報中。

對於這位一直提心吊膽的臨高縣令來說,沒有消息本身就是個好消息,雖然他一心是想要繼續為大明王朝盡忠的,但這種忠誠絕對不包括被用來證實朝廷律法的威嚴。

「怎么樣,老程,咱早說過,打贏這一場對你絕對有好處——要是咱們打輸了,你猜猜現在會有多少官員跳出來告你的黑狀?」

解席立即竄到程葉高面前表功,後者與李長遷兩人也唯有苦笑著向他拱手表示謝意。確實,任何人都能出,那幫大員之所以不彈劾程葉高,絕對不是相信他的忠誠,只是出於某種敏銳地政治嗅覺罷了——替罪羊必須是沒有任何反撲能力地。

哪怕是一條老狗,只要它還有兩顆牙,就最好別去招惹——那些經歷過閹黨風波之後還能身居高位的明廷大員們顯然深通此道。

另外一邊,龐雨和李教授等人正在研究有關福建巡撫熊文燦地那份邸報,他們對這份文告中所涉及的內容更感興趣。

「這個熊文燦是東林黨么?」

面對凌寧等人的詢問,李老教授皺眉思索片刻,搖搖頭:

「好像不是,他是四川瀘州人,沒有黨派背景,升遷任職都是拿錢鋪路的。魏忠賢得勢的時候正好丁憂在家,沒介入黨爭。東林大僚方孔紹等人曾因反對他的招撫計劃還受到過迫害……但我不記得是什么時期的事情了,也許現在還沒做呢。」

「不是東林黨也敢這么拽?一開口得罪廣東全省大小官員,能爬到巡撫高位的人不會這么沒腦子吧?」

現代交際都講究「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相信在古代也是如此,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巡撫居然敢直接挑戰兩廣總督,外帶滿滿一省大小官員,這是何等勇氣?又是何等愚蠢——就算崇禎再怎么剛愎,他也不可能把這些官員都換掉的。

對於龐雨等人的疑問,在北京城浸潤多年的老李教授只是微微一笑——這幾個小伙子很聰明,但畢竟年輕,顯然還沒有從新聞聯播中出國家政策變化的能力。

「這位熊大人前年剛剛成功招撫了鄭芝龍,一舉解決福建海患,眼下正是最得意的時候,行事大概難免輕率些。」

龐雨猜測道,但李教授只是微笑搖頭,直到別人都不耐煩了,這個愛賣關子的老知識分子才點一點那張邸報:

「答案還在這上面,提醒你們兩點:第一,他這份奏折的重點不是彈劾而是招撫。其次,熊文燦只是福建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