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 漫長的一日(上)(2 / 2)

一聲火葯槍響,那位奮勇沖鋒的明軍將官腦袋上忽然爆出一個血洞,正面上去只是一個小孔,但當他又前沖兩步頹然俯身趴下時,所有人都到他的整個後腦勺都被掀飛了。

----軟鉛彈對人體的破壞力實在恐怖。

「日,誰槍法這么牛逼?」

這邊老解等人抬眼四顧,明軍距離他們還有五六百米之遙呢,這些新兵們目前還是嚴格遵照教導,不到三百米不准開槍的,四周,似乎也沒有火槍發射後的青煙。

「轟轟」兩聲,從明軍隊列中又騰起兩股煙霧,炸翻一大片。這邊的火炮還沒運上來呢……是地雷,預先埋在沙地中的。

「干,是北緯他們!這家伙地手還是這么黑……專愛打軍官。」

王海陽終於到是誰在動手了:在明軍沖擊方向的側面,兩百米左右,一片礁盤和沙地混雜的海灘上,大堆干枯海草之間,隱隱約約有些沙子在翻動,就好像是埋在沙里的寄居蟹。

不過處在混亂狀態中的明軍完全不可能注意到側面兩百米之外的微小動靜,那邊北緯開了一槍後也沒再動手,偵察隊的任務是刺探情報,偶爾加上伏擊騷擾或暗殺,直接與幾百號敵人硬碰硬絕對不屬於他們的職責范圍。

喪失了指揮的明軍依然在往前沖,不過沒什么陣形了,就是一窩蜂。當他們進入到距離三百米范圍之後,這邊地火槍陸陸續續響了起來。槍聲依然不很密集,因為每一名士兵在射擊之前都要瞄准一下,這是訓練中反復要求地----中國傳統火器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士兵往往在射程之外開火,而且不瞄准,能打響就算完事。

三百米地距離,對面明軍要跑過這段距離至少需要一分鍾,瓊海型步槍每分鍾可以射擊六八次,七十支步槍同時開火,每次的命中率按計算,明軍要跑完這段死亡之路需要付出

----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就是一道殘酷的數學題。如果明軍能頂住這邊的火力沖上來打肉搏,那他們就有可能取得戰斗的勝利。

然而在實戰中,對面明軍卻連一半路程都沒能沖到,當最前面那三五十個勇猛之士統統被打倒以後,剩下那些人統統選擇了向後轉,以比沖鋒更快的速度逃跑了。丟下幾十具屍體和傷員,他們直接逃回到營寨中,緊閉大門,再也不肯出來。

王海陽帶人施施然來到營寨外面,野戰算是打贏了,那些明軍應該不敢再出來找麻煩。但接下來他們還是要解決掉這個寨子,在進攻州府的時候,他們不希望背後有任何成建制的明軍武裝存在。

北緯和幾個偵察大隊的小伙子一邊抖著身上沙土一邊走過來和大部隊會合,王海陽他們的人數,問道:

「怎么少了幾個?」

「在監視府城那邊呢,張小山帶隊。」

北緯淡然回應道,王海陽皺起眉頭:「張小山?老滑頭的兒子?」

「他學的很快。」

北緯故意裝著沒聽懂王海陽的意思----在他們這個被明朝人稱為「短毛」的團體中,本地人已經占了一大半,不過各個部門中間有決定權的依然只能是現代人。軍事組一連長三排長不說,包括九位班長在內,各級基層士官依然全部是由現代人擔當。在這方面,大家一直保持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北緯作為偵察大隊的主官,他當然有權決定內部人事,王海陽也不是什么多心的人,問了一聲之後也沒多再羅嗦。

「怎么把這營寨搞下來?」

幾人聚在一起開了個短會,通過望遠鏡,可以到不少明軍仍躲在寨牆後頭防守,作為一處永久性軍事設施,這座白沙寨外圍還是有不少拒馬,鹿角荊棘等防御措施,壕溝也挺深的。強行攻打能攻下來,但多少會有些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