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 我們的來歷(下)(2 / 2)

龐雨回頭了解席和凌寧等人一眼,終於還是要談到這個問題,他們剛才故意在言辭上示弱,也就是為了引出這句話。

「我們並不打算改朝換代,只是希望能仿照鏡先例,暫借瓊州島容身而已。」

鏡就是澳門,於萬歷四十二年租借給了葡萄牙人。根據先前李教授,龐雨等人多次地商議。整個大集體的行動方針就是在武力攻占瓊州府,事實占領海南島全境之後,即著手和明王朝的談判工作,最終目標是仿澳門例,向明朝租借海南島,為此即使接受一個名義上地招安也無所謂。

此時龐雨終於拋出他們的談判條件,卻見對面王璞一臉茫然之色,完全不知道所謂「鏡」是指何處。想想也難怪---這件事情對大明王朝算不上什么光彩,自然不會到處傳揚。一個新近調來的官員不知道這回事也屬正常。就好像後世的海參崴一樣。

「介山先生可能不太清楚,不過沒關系。你寫信回去,貴上司應該有數的。這件事兒咱們可以慢慢談,反正也不急一時。」

龐雨隨口笑道,那位向來傲氣十足的王介山這一回卻吃了憋子。對於這種讀書人來說最怕就是被人說他不夠淵博,若在平時定要反唇相譏找回面子,但這一次,意識到事關重大,王璞居然沒多做口舌之爭,匆匆離堂而去,想必是翻找資料去了。

剩下那些販夫走卒之類則根本不關心他們說了些什么,直到龐雨宣布會議結束,一群人出門時,依在興趣十足地談論著剛才所到的那些畫面,發表著各種各樣的議論,卻依然還是抱著神鬼之念。

「原來還是從神仙山里出來的啊!」

「別人家是**凡胎,這沾了神仙寶地地靈氣,能耐也不得了啊……」

等大多數閑雜人等都離開州府大堂之後,卻有五六個人單獨留了下來----都是州府中頗有頭面的商戶人家,先前被嚴文昌一個個私下叮囑,專門留下的。

如果是剛開始的時候這么要求,他們還未必敢留,自古以來商人都是被盤剝的對象,明代商賈地位更加低下,無論誰上台,對他們都是一種態度:敲詐勒索。

不過經過這十幾天的冷眼旁觀,再加上剛剛才到那么多極具視覺沖擊性的畫面,這些商家總算是半信半疑的留下了。比起旁邊那些僅僅個熱鬧就算的閑人,生意人地頭腦更加靈活許多,也貪婪許多。一旦確信了這些短毛確實不會傷害他們,這些人馬上就開始關注:這批瓊州府的新主人可能給他們帶來些什么實際的利益?

現在這邊是輪到林峰出場了,他也沒說什么廢話,直接拿出若干商品貨樣放到對方面前做展示,除了已經廣為人知的白糖和食鹽等物,還有一樣極其引人注目的新產品。

----好幾面紙幅面大小,銀光閃閃的玻璃鏡子。

早在鋼鐵組搭建第一座煉鐵高爐的同時,工業組和化學組就跟著搞了一個實驗性的爐子,專門制造玻璃。造玻璃本身倒並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只要有能夠熔煉鐵礦石地爐子,那溫度也就足夠熔化石英砂,制出玻璃液。

不過這年頭玻璃本身已經不值錢了,從西洋販來地各式各樣五彩斑斕玻璃器皿早就占領南方市場,連程葉高家里都有好幾件,單靠賣玻璃沒啥前途。要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還是要走實用性道路----比如玻璃鏡子的市場,倒還大有潛力可挖。

在十七世紀,世界上已經有玻璃鏡子了,是采用水銀溶解錫箔,在玻璃上鍍一層錫汞齊膜來實現。不過這種技術目前還只掌握在威尼斯人手中,威尼斯人把所有玻璃工匠都聚集在姆拉諾孤島,也就是後世著名地「玻璃島」上形成壟斷,大發其財。

本來化學組早就想搞這套東西了----技術簡單,壟斷性強,市場需求量大,利潤又極高---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發財途徑呢?更何況發展玻璃工業,對於制造望遠鏡,瞄准鏡等軍用物品也非常重要,搞起來絕對劃算的。

只不過先前性命攸關,他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制造更加重要的保命物資比如炸葯上,暫時無法為這類純商品調撥人力物力。後來有空閑開始搞了,又為如何去除石英砂中的雜質,造出清晰度足夠高的無色白玻而頗費了一番心思,耽擱了不少時間。

這伙人中間並沒有在玻璃廠工作過的同志,所以和其它許多現代技術一樣,他們只是了解一些基本名詞,知道該項技術的大致發展方向。其具體生產步驟,只能依靠在實踐中慢慢摸索……這一摸就摸了半年多,直到解席他們出征之前,化學組才匆匆拿出幾件樣品,讓他們去瓊州府市場上探探風向。

幸好現在進入這個市場還不算太晚,歷史上要直到年,法國人才從威尼斯人手里偷到這項技術並將其傳播開來,在此之前,玻璃鏡仍然是被列入奢侈品范疇。據說在大明最奢華的江南地區已經有玻璃鏡子出現,但其價格絕非一般小富人家所能接受。

龐雨至今記得,以前曾去蘇州某名園游玩,有一座小樓的名字就叫鏡樓。單獨位於花園一角,樓中空空盪盪,唯有正中擺放著立式玻璃全身穿衣鏡一架,旁邊文字說明是:當年在明代建造這座小樓的目地,就是為了擺放一面貴重無比,能夠映照全身的大玻璃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