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 商業談判?碰上一個厲害的(2 / 2)

「霜糖是極好賣的,價錢也素有定例,有多少銷多少,這個不用多說。只是諸位先生也許不知道:本朝於鹽鐵管控甚緊,這鹽可不太好出手……」

解席與林峰對望一眼,果然是無商不奸,還真把他們當天外來客了----食鹽國家專賣是不錯,可大明歷史上食鹽走私從來都沒斷過。別的不說,先前程家鋪子販來地鹽可是有一大半便宜賣給了這許家,那時候他們怎么出手的?

不愧是商人,察言觀色的能力非同尋常,那許敬很快就注意到對方臉色不好,連忙笑著補充道:

「先前所售之鹽,大部還是賣到四里八鄉的。瓊州僻處海外,管控不嚴倒也罷了。若上了大陸,那就非要有人照應不可,否則各處巡檢司,私鹽幫派都會尋上門來,我等平民商戶是萬難與之相爭的。除非……」

他的目光從門口兩名衛兵身上掃了一下,更准確點說----是從兩人手持步槍上面掃過,眼中射出一絲光芒。不過解席等人並沒理會他的暗示,廢話,要能直接用武力保護他們又何必找商家轉手?雖說林峰是經濟學碩士畢業,老解是貨真價實的外貿公司經理,但他們都很清楚一點----在明朝跟本地人做生意,除非是有槍桿子鎮著,否則十有**會被當肥豬宰。

所以只有他們能直接控制的地方,他們才自己出面做生意,凡是武力不能到達之處,統統交給代理出面,寧肯付出一筆代理費。

但這決不是說他們一點實際情況都不去了解,事實上林峰在這方面做過不少功課,肚子里有些貨呢,此時正好拿出來談判:

「據我們所知,先前在儋州洋浦就有一個規模不小地曬鹽場,每年都出產很多海鹽賣到大陸上去的,如果我們用洋浦鹽的名義上陸,可有什么問題么?」

那家鹽場原本是海南島上數一數二的大鹽場,不過自打北緯殺光了儋州千戶所的軍官之後,洋浦鹽場就失去了實際上的控制者,鹽戶逃散大半。在質量上又無法同「瓊海牌」食鹽競爭,到現在已經基本停產。

瓊海鹽既然能代替洋浦鹽占領整個海南島市場,那繼續賣到大陸上去似乎應該也不是什么困難事,畢竟質量要好得多,價格也不會更貴。

卻不料許敬聽到這番話後臉上卻是顯出一絲苦笑,過了片刻,方才緩緩斟酌著語句回應道:

「不瞞諸位,這販鹽之利,我等也是近日里才得以上手的,說起來這還是得拜了諸位先生之力。在此之前,洋浦鹽都是直接由千戶所人馬輸送販賣,我等平民根本無緣插手其中。至於販到大陸上的鹽包……據說是一出鹽場就上了劉家的船,朝廷並不能從中獲利多少。」

「劉家?劉香地船隊?」

又是這個鳥人?來這姓劉的確實和他們犯沖,難怪雙方見一次打一次。

「不錯,正是海上大豪劉氏。自從洋浦鹽場荒廢後他們就很久不來了。先前得來的雪鹽,我等雖然可以在州府這邊販賣,但如果想運到大陸上去,則缺乏熟人引路----也就是諸位所說的渠道。」

說來說去還是繞回到原來話題,林峰禁不住有些喪氣,回頭老解等人,解席點點頭,插口道。

「好吧,那鹽的事情暫時先放一放好了。對於這些鏡子,諸位有什么見解?」

商業談判中,雙方意見不一致,那是經常有的。碰到這種情況暫時擱置是一個比較好的策略,大家談談其它比較容易取得共識的方面,拉近關系以後,很多麻煩就自然解決了。

果然,一扯到玻璃鏡的話題,那些人地眼睛又亮起來。許敬不再掩飾,他拿起一面鏡子反復觀許久,一副愛不釋手模樣。

「呵呵,如此光滑明亮地玻璃鏡,在下只是聽人說起過,卻從未得見。據說只有西洋人才會制作,而且即使在西洋那邊,也是無價之寶……」

「無價之寶談不上,不過確實挺值錢的……小心,這東西很容易碎。」

其實用不著林峰提醒,許敬在拿放之間那是無比地小心,唯恐擦碰了一星半點兒。小心翼翼放下鏡子,許某人又皺起眉頭:

「只是在下的商行中從未經營過此類物事,孤陋寡聞,卻也不知該如何定價,這個……不知諸位先生心中可有價位?」

林峰有些猶豫,回頭又了老解一眼,作為一個科班畢業生,他畢竟缺乏這類商業談判的實際經驗,更不用說還是和一個老奸巨滑的明朝商人談判。

但後面老解龐雨等人也都愛莫能助,他們事先打聽過,但玻璃鏡這東西本地確實從沒賣過,自然也沒價位。

而且最關鍵一點:即使在他們內部,對於將來要走什么樣的商業路線,其實也還沒拿定主意。[(m)無彈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