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 舊例(2 / 2)

自己現在已經是上了賊船了,聽說在廣州府那邊,他嚴文昌的大名已經錄了在反賊名冊中,排位甚至還在程葉高之前---人家好歹算是「被迫從賊」。而自己則是主動賣身投靠,屬於大明律中最惡劣那種行徑,逮到要被凌遲的。前途性命攸關,當然要小心從事。

不過這些短毛的表現倒是很光棍,他們顯然已經穿這邊的小把戲,但還是二話不說接下,連一句多余廢話都沒有。就是這一點讓老嚴非常滿意----象是做大事的人,有肚量!

這私心既然得到了滿足,責任心總算也冒了幾分出來。眼那些短毛一反常態,連商量都沒怎么商量就四散開來各自做准備,一副要強打硬敲的樣子,嚴文昌心里反而有些緊張了。

----這王家庄在瓊山縣里雖然不是什么數一數二地大戶,庄子里百十來條壯漢還是能挑出來的,武備器械也甚是精利,哪怕與本朝……嗯,大明朝的軍隊比起來,也相差無幾。

事實上,這個王家庄本身,當年就是靠著協助官府鎮壓黎民暴亂而發跡起來,這些年來官府也正是依靠諸多象王家寨這樣的「土舍」來管理本地黎民,故此默許他們擁有一些軍用長刀,弓弩之類,平日里對於他們的囂張跋扈也加以容忍,無非是「以熟黎治生黎」那一套成法。

當然,在短毛那種變態的武力面前,王家庄的力量根本不算什么。這一點老嚴毫不懷疑,可他擔心的則是----萬一這些短毛大爺們殺地興起,再來個轟天霹靂什么,那全庄上下好幾百口人怕是活不了幾個。如果僅僅是些普通漢人也就罷了,可這個庄子里面至少有一大半,可都是黎族人。

海南島上,漢黎兩族的關系向來頗為緊張,平均每隔兩三年,島上黎族或大或小,都會鬧上個幾場。僅僅數十年之前,那場由安定馬氏所發動的,規模達到數萬人,幾乎席卷了整個海南島的黎民大反叛,嚴文昌可是親身經歷過。後來鎮壓之後,光被官兵拖到府城來報捷領賞的人頭就堆了數十大車!為此還專門築起水會城,設千戶所----就在瓊山縣南三百余里,不算太遠。

就是這幾年,北邊雖然安靜些,南邊的萬州,陵水等地,黎民暴亂可也從沒斷過。那些黎蠻子,發起瘋來真是不要命的……嚴文昌不知道這批短毛大爺們會按什么「舊例」來辦,這心里難免就有些七上八下---萬一這邊殺戮過重,再引出一場黎民大暴亂來……以前還能指望大陸上派援兵,現在可是啥都指望不上的。

事關重大,就算嚴文昌知道這時候再去提醒已經有些遲了,卻還只能厚著臉皮湊上去。不敢去找那幾個冷面軍人,老嚴找上了那位與他同為文官的「龐先生」。

「呃,龐先生,這個……先前吾等思慮頗有不周之處,還請見諒。」

嚴某人那點花花腸子,龐雨冷眼旁觀,自是早就在眼里了。見他主動上前服軟,也樂得哈哈一笑,就此揭過去:

「啊,沒事兒,既然報上來了,就讓我們來處理好了。」

「這個……」

眼見龐雨還是一副滿不在乎模樣,嚴文昌臉上帶出幾分焦急來:

「這海南地方,黎漢之間,還是頗有分野地。黎民雖然也納入戶籍,平素卻多半是熟黎舍人與各家峒主代管,這賦稅也都是由他們代繳代收。官家舊例:王法不入黎峒,就是怕激起變亂啊……只不知道貴軍地舊例是個甚么章程,可有用得上我等之處?」

見嚴文昌滿臉緊張之色,總算是一心在為他們打算的樣子,龐雨拍了拍他地肩膀:哈,沒事兒,老嚴,知道你在擔心什么。不過你問得正好,確實有需要你們幫忙的地方。」

龐雨笑眯眯攬住嚴文昌地肩頭,同時招手把那幾個小吏一起叫過來。

「咱們這支軍隊的前身,叫做中國工農紅軍。它剛剛建立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沒錢沒糧沒器械,所有裝備都要靠從敵人那里繳獲,以及從富裕人家征收……當然,肯定不能引起老百姓的反對。」

指了指山頭下那些忙忙碌碌的綠色身影,龐雨呵呵笑道:

「所以呢,對付這種大戶,咱們自有一套成熟辦法。不過在這里,我們還是希望能與官紳富戶們和睦相處,那一套原本不打算拿出來的。但既然有人這么不識相……老嚴,還有你們幾個,回頭就要麻煩諸位給好好宣傳一下了:咱們的舊例其實很簡單,核心內容只有六個字……」

「----打土豪,分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