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四 看俺們那溫柔的一刀(2 / 2)

到現在城管大隊地操練已經成為瓊州府中一景。城里人若是有鄉下地親戚朋友來竄門子。往往就會帶他們到羅城邊上小校場一游。就好像龐雨以前經常要帶外地朋友去逛中山陵一樣……反正一個銅子兒地門票不算貴。大多數人都還能承受得起。

所以這次解席也把大戶們帶來熱鬧。而龐雨則大致介紹了一下這些裝具地價格:別只是藤甲。不用金屬而且可以全手工制作。但其價格依然高昂。一套甲胄。連材料帶手工地成本依然要二十貫左右。他們收購價是二十五貫。再加上配發給士兵地武器。被服。裝具。以及訓練花費等等……

「我們每招進來一個兵,就要花費五六十兩白銀去武裝他,以後每月還有一筆固定的軍餉與伙食開銷……這還僅僅是輔助兵種,野戰軍規格更要遠遠超出---他們用地火槍就非常貴。」

龐雨指了指後面,幾個正軍衛兵身上背著步槍正肅然站立。瓊海步槍雖然是工業組自己造出來的,所有材料工時統統無償供給,但也不可能不計算成本---先前工業組大體推算過:如果把研發試驗費用,機器損耗,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地報廢品統統打入成本,再算上每支槍出廠時標配的連鞘刺刀,皮制子彈袋,以及內裝地六十發子彈,一支瓊海步槍的造價要在百余兩白銀左右。

今後隨著大批量生產,其均攤成本可能會降低些,但最終價位肯定還要超過六十兩白銀,即使在白銀泛濫地明末,這也實在是一個相當高昂的數字----這年頭,城里一間房屋的平均造價約為十三兩白銀;而農村一畝普通田地的平均售價只要二兩都不到。

如果再算上火炮,手榴彈,地雷……打仗就是打錢,這句話實在是至理名言。

雖然並不能完全理解對方所介紹的那些裝備的用途,但大戶們還是很快聽懂了那位龐先生的話中涵義----他們倒是想大肆招兵,可也要能招得起才行啊。對望一眼,大戶們都很聰明的立即緘口不言了。

那個最先開口詢問的莽撞人還在心底暗暗慶幸:這些短毛倒還客氣,沒有趁機說要他拿出錢來擴軍。要是短毛當真開了這口,他大概只有回家上吊的份兒----這種裝備豪華,甚至連輔軍裝備都要遠遠超過大明王朝正規軍的部隊,哪是一般人能養得起的?恐怕就是以瓊州一府之力也養不了多少。

不過在見識過了短毛軍的武備之後,諸大戶對他們的信心倒是增加了不少。先前那位龐先生所言:只要他們有需求,這邊就可以出手相助的言辭似乎也有點可信了?……不少人的目光又重新轉回到那些先前只被認為是雞肋的牌匾上,心思開始活動起來。

中國人民一向是講究實際的,如果這些匾額僅僅起個榮譽作用,他們壓根兒不會在乎那上面題字的差別。但現在,這東西居然還是一塊護身符……而且這護身符的作用還有大小之分?那可不一樣了!

在從龐先生那里打聽到,所謂「納稅模范戶」稱號是有一個固定標准,只要達到數額就可以獲頒之後。很多人立刻忘記了先前擔心再被宰一刀的心思,轉而悄悄打起小算盤:是不是有必要再多出一點血,買這么一塊匾額回去?將來萬一遇上麻煩,好歹有個指望不是?就算用不上,短毛兵實力這么強,來大明朝廷要想收復失地是不太可能了,多花點錢跟他們拉近關系也沒壞處。

至於那幾個本來就接近了標准的所謂標兵戶,踴躍戶,此刻更是連連跳腳痛悔不已:自己先前咋就這么鼠目寸光咧?寧**口勿為牛後啊,要拿匾當然就拿最好的!這大魚都放出去了還在乎兩小蝦米么?

於是乎當即捶胸頓足,忽然天良發現,說想起自家從前還欠著官府一大筆無頭債,到如今一定要足額歸還的誠信善人,在今天的瓊州府里一下子就冒出來好幾個。作為官府對這種好人好事當然要予以大力表彰,哪怕是短毛官府也是一樣。

今天一整天,最開心的大概要數城里王記棺材鋪的王有財王老板啦----他們家兼做牌匾的,今天一天的匾額生意抵得上從前一年,而且短毛付錢極其爽快,還都是用十足白銀付賬!

「呸,那幫瘟生,難道想不通么……這其實都是他們自己的錢吶……」

望著站在棺材鋪外面空地里,不但不嫌晦氣還興高采烈,一個個等著領牌匾的地主老財們,王家小伙計很是不屑的朝地上吐了唾沫,按照這個勞動人民質朴的想法:那些土老財要匾直接來找他們王家定做好了,何必送那么多東西給短毛,再由短毛給發這么一塊,不還是他們王家的手藝么?里還豐豐盛盛請這些人吃了一頓飯,差不多到了該結束的時候。被客客氣氣對待,但卻也結結實實又被宰了一刀的大戶們,一個個心滿意足的准備告辭。不過,這時候,有一位據說也是頭領的林峰林先生卻帶著幾名隨從,笑吟吟守在門口,給所有出門的大戶,一人給遞上一個包裝精美的木頭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