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 驚喜(2 / 2)

隨著大帆船逐漸開近,能夠清楚它的人越來越多,碼頭上驚嘆之聲也越來越大。明帝國曾經有過比這更大更宏偉的寶船,可惜那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眼下大明王朝的水軍力量甚至還不如鄭家私軍,而鄭氏船隊中的所謂大船也就四百料規模,

百多噸,在一千一百噸的「eastaman」面前只能 ])

「哈!哈!哈……難怪黃曉東這家伙說話吞吞吐吐的,原來是跟我們打這埋伏啊。委員會那幫人也是,一點口風都不露,來是聯合起來,非要鎮咱們一下子。」

老解也舉著他的望遠鏡在觀,一邊一邊還在嘿嘿笑:

「不錯,不錯,有了這艘大家伙,以後運人運貨可都方便多啦,也不必再受油料約束……爽啊。」

「要把這艘船給開動起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在這邊干得辛苦,來主基地大伙兒也沒閑著哪。」

龐雨迄今還記得,當初正是因為對這艘船,以及其船員的處置計劃上,他的想法受到不少人質疑甚至是激烈反對,這才不得不外出,退避三舍。

然而現在,來委員會最終還是采納了他的構想,至少是部分采納——龐雨毫不懷疑,在那艘帆船上肯定有外國船員在服務,否則光憑一群現代小伙子,加上若干明代漁民,怎么也不可能開動起一艘十七世紀的大帆船來。

這可不是玩游戲,若沒把握就把船開出去,風一吹還指不定漂哪兒去呢。

既然能保留外國水手繼續在船上工作,那么和那位安娜小姐的談判想必也取得了很大進展——這一點龐雨是根據船頭上的新塗裝名稱判斷出來——在船頭部位,最大最醒目的位置,原本的意大利文字船名如今被換成了中文:

《公主號》

——船名並沒怎么大改,而且在下面甚至還寫上了原本的意大利文字船名,只是文字稍小一點,龐雨並不覺得這僅僅是為了要對原主人表示尊重,而更像是雙方談判,彼此妥協之後的手筆。

當然這還只是他個人的猜想,具體情況,會面之後李教授他們應該會提及。畢竟作為十五人委員會成員之一,他和解席也有權力參與主基地的政策商討。

如果是從前的白沙港口,這么大一艘船還真沒法子靠岸呢。好在解席他們攻占瓊州府之後,所作的第一項建設工程就是擴建了白沙水寨的碼頭,將其更加延長入深水區,當時是為了便於今後瓊海號的停靠,現在用來停靠一艘木頭帆船,當然綽綽有余。

不過碼頭條件雖然具備,船上水手的水平卻不敢恭維——公主號開進白沙港是三點左右,等到這艘大帆船最終停靠到碼頭邊上,船體被足有胳膊粗的棕 繩索牢牢固定在碼頭樁上,跳板搭好允許乘客上下船的時候,卻已經要將近晚上七點鍾了。

……整整四個多鍾頭,解席和龐雨兩人,連同後來趕來的敖薩揚和林峰,以及那些專程前來迎接的瓊州官紳們,都在目瞪口呆的著這艘外形優美的大帆船,卻在用最為笨拙無比的姿態,慢吞吞的,小心翼翼的……一次又一次嘗試著往岸邊上靠。

船員們手忙腳亂的樣子讓龐雨這個外行人都禁不住感到丟臉——這些船員中果然有不少外國人,但更多還是中國人,樣子像是剛剛招募來的漁民,一個個笨手笨腳的。而那些明顯負有教導職責的外國水手卻又不敢按他們從前的習慣動手毆打,而最讓龐雨等人捧腹的是:他們必須用中文下指令,所有航海術語,教條口令都只能用中文!這可急得那些老外們滿頭大汗,狼狽非常。

於是本來很嚴肅,很庄重的一場迎接儀式變成了滑稽鬧劇,就連那些被雇來雜耍舞獅的戲班子,開頭時還敲鑼打鼓賣力表演的,到後來都停下來西洋景了,還一個個樂得捧腹大笑,愣是從演員變成了觀眾。

這么大一艘船上應該有很多人的,但除了那些水手之外,正主兒都沒好意思露臉。到最後還是戴著船長帽子的黃曉東推卸不了責任,舉著個小喇叭從甲板上探出腦袋來沖著碼頭上喊:

「不好意思哈,海員中新手太多啦,這種船以前從沒玩過,到現在也才練過一兩次停靠,怕又撞壞船殼,只好悠著點兒。」

於是這邊老解也舉起了電喇叭:

「沒關系,一回生二回熟么,慢慢來好了——也要注意別把我們的碼頭給撞壞了。」

回頭聽了聽嚴文昌的匯報,解席笑著又舉起喇叭:

「接風的宴席都給准備好啦,下了船就有飯吃,大伙兒就放心慢慢練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票求票,剛到有人說俺的小說是早就寫好放在那兒的,純屬污蔑啊,以人格保證,每一章都是最新碼出來地,絕對的新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