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十 一些「小」問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銀元使用起來比原先碎散銀兩肯t 少。尤其是瓊州府里幾戶大商家都被提前打過招呼——將來使用銀元繳稅可以免除火耗錢的,這使得商家們都樂意收銀元。

不過期間也冒出過一些「小」問題,當然很快就被解決。

首先是碰上了若干死腦筋的衛道士,比如上次那個莫名其妙送塊匾去招惹短毛的吳秀才,這回又來找事了——以他為首,一大批秀才生員之類酸丁文人集體捧著刻有朱元璋頭像的銀元,竟然跑到府衙大門前去擊鼓告狀,說把太祖爺頭像刻在這錢幣上不合祖宗成法,乃是大不敬之舉,要求官府追究。

瓊州現在沒有知府,也沒有學政。

當初大軍圍剿失敗後,稍大一點的官兒全都跑光了。目前本地民政府學等事務全部是由王璞來管理——所有官吏中,就數他的進士牌子最硬,哪怕做出一些不合常規的裁決論斷,旁人也無話可說。要是換了普通的吏員,可鎮不住本地那幫大戶文人。

不過當王介山收到這狀子的時候,卻也委實感到頭痛——那天領錢的時候早就有不止一個官員發現了這事,但卻沒有一個人提出來的,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人都默默接受了這種貨幣。

但這決不是說他們還不如這幫酸秀才聰明,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見識要比這群鄉下土包子廣得多——南方地區與西洋夷人素有交易,作為官員,夷人所用的金銀貨幣他們又不是沒見過,知道在那上面篆刻頭像乃是常事。若非帝王之尊,還享受不到這待遇呢。

所以就算是王璞這個東林黨人,對於堂下吳秀才們口口聲聲喊的什么「大不敬」罪名也是很不以為然。更何況這是短毛弄出來的玩意兒,他們攻城略地連朝廷大軍都給滅了,對大明朝本就沒有絲毫敬意,肯保留原來官府已是異數了,那吳秀才讀書讀壞了腦子,難道真以為這官府能約束短毛?

只是著堂下人數眾多,王璞也不願成為眾矢之的,於是讓衙役去請一位短毛頭領過來分說分說——你們惹出的麻煩,你們自己解決。我王介山現在雖然不再和短毛作對,卻也不想平白無故的替短毛背這黑鍋。

過了片刻,文德嗣笑眯眯過來了,問清楚原委之後哈哈一笑,只沖著堂下說了一句話:

「這就是大明洪武通寶,當年洪武朱皇帝欽定的樣式,不過隨著靖難之變流落海外罷了。孤陋寡聞不是你們的錯,可非要跳出來獻丑,那可別怨人笑話。」

此言一出。堂上堂下。不但吳秀才等人傻了眼。就連王璞地臉色都變了。

人人都知道這批銀錢肯定是短毛私鑄。可他們卻偏偏在上面打上了洪武皇帝地印記。朱元璋什么人?那可是連紙都能拿來當錢用地強人!這些短毛若一口咬定錢樣是洪武爺留下地。還真沒人敢反駁說不可能——哪怕就是讓大明朝專門負責鑄幣業務地戶部寶泉局官員過來也是一樣。因為文德嗣在話語中還提到了四個字:「靖難之變」。

朱元璋自己確立下來地繼承人。轉眼就被他兒子親手推翻。上行下效。明朝官員對於所謂「祖宗成法」能有多尊敬。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更重要則是——傳說中那位被推翻地建文皇帝。正是流落在海外。明成祖後來派親信太監幾次三番下西洋。不就是為了搜索建文帝地下落么?

這些短毛也是來自海外。如果他們當真能和當年那位建文皇帝扯上關系地話。那大明朝要頭痛地可就遠遠不止區區一個鑄錢問題了……

王璞這種讀書人本就思維復雜。文德嗣一句話立刻激發出他無數聯想。甚至還想到不久前沖撞他地那個高傲小丫頭似乎正是姓朱?解龐等幾位頭領對其都是尊敬有加。莫非……?

思來想去。最終王介山卻只能空嘆一口氣——反正自己現在這狀況。肯定給京城官員當作附逆從賊之徒啦。這大明朝廷地事情。也輪不到他來操心了。

結果,堂下吳秀才等人告狀無果,垂頭喪氣離開了。而堂上的王大老爺從這一天起就一直顯得心事重重,而且從此之後對那位朱月月小姐一直非常尊敬,誰也猜不到其中原因。

至於新銀元所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則與上述恰好相反——那幫子酸丁腐儒把朱元璋頭像的神聖無比,而更多的人群則對其完全無視。

雖然當初在給官員發工資時,也按照一定比例給了零錢輔幣,但在實際流通中,輔幣的數量根本不夠用。於是很多實用主義者仍然按照原來習慣,毫不猶豫操起了專門用來剪銀子的大剪刀……李老教授原本還指望那個頭像能起到一定保護

,現在來純屬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