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七 備戰(2 / 2)

消息傳遞的很快,凌寧率領一支小小船隊,繞海南島轉了一圈,就把那七個縣都給通知到了。明王朝的統治區域都是在沿海地區。至於海南島內陸和南部山區的很多地方,大明王朝一直都沒怎么能夠有效統治起來,都是當地部族首領在自治。這些人對一切外來人都沒什么好感,無論大明還是短毛。歷年官兵平息「夷亂」殺最多的就是他們。如果大明軍當真有本事鑽到那種地方去,也根本用不著穿越眾費神對付了,估計他們都很難從大山里頭爬出來。

除瓊海號和公主號兩艘大船以外,穿越眾的現在還擁有了另外十幾艘各種型號的木殼船,瓊州和臨高各自掌握著一批。瓊州那邊的船相對噸位大些,載重量較多,主要是搞貨運。而臨高這邊的則以快速輕便為主,主要任務為巡邏,哨戒,以及通訊,平時還順帶干些打漁撈蝦之類的事情,協助改善大食堂的伙食。

運貨船多半是買的,而巡邏船多半是船場自造,出自王若彬的手筆。不過設計者本人對於他的這些作品並不滿意。

「哎,要是當初同意我搞縱帆船設計,現在咱們早就有了一支成熟的,用十八世紀技術武裝起來的雙桅帆船隊,何至於像現在這樣,搞得不上不下的……」

&nbser」,但唐健以時間緊迫為由,要求他建造最簡單和最成熟的本地船型。結果就造了一批比較低檔的傳統廣式尖底船,用也可以用,但性能上就肯定不能符合這幫現代人的高標准了。

這倒也罷了,關鍵問題是在這些船造好以後,拖拖拉拉的又過了半年多,期間幾次三番說要打仗,可又沒真正打起來。卻搞得船場一直處在戰備狀態,始終不能正常開工,王若彬想要繼續發展大帆船的計劃也被耽擱下來,搞得黑槍販子兼船老板對此意見極大。私下里經常抱怨說唐隊長決策失誤,延誤了海軍的發展時機之類……

不過也只是私下里發發牢騷罷了,借他王宅男一千個膽子,他也不敢當面去跟那位當初負責押他,又親手給他摘下銬子的武警隊長提意見去。王若彬只敢跟凌寧和文德嗣兩人抱怨——他們兩位是使用方的代表。臨高的這支巡邏船隊多半情況下是由凌寧來統帶,偶爾是文德嗣客串一下,負責往瓊州府送貨的運輸船隊則正好相反。

對於船老板的抱怨,那兩位都只是笑笑作罷,王若彬只考慮造船方面卻沒想到水手問題,即使當真搞出來十八世紀水平的縱帆船,倉促間去哪兒找那么多懂行水手來操作?安德魯那樣的航海天才畢竟只有一個,很多駕駛縱帆船的經驗,都要靠他在操作雪風號的時候一點點總結出來,直到現在也還在慢慢摸索之中,距離實用化還有很長道路要走呢。

身為海軍的代表,凌寧和文德嗣兩人最近也是頗有怨言——當前大戰在即,作為至關重要的海上力量,他們卻發揮不了任何用處。無論瓊州還是臨高的船隊,包括那艘公主號,現在都集中停泊在紅牌港最內側的錨地,旁邊有炮台數座,處於若干門青銅大炮的重重保護之下,安全是絕對安全了,卻不再被允許出動。

盡管他們兩人也曾幾次三番找到老教授和唐隊長,表示願意帶船出擊,哪怕騷擾騷擾,不讓對方順順當當渡海也行,但卻屢次遭到拒絕。

「即使裝上了火炮和火箭,我們的木頭船在性能上也並不比對方先進太多,但在數量方面卻是處於絕對劣勢。更何況你們兩個從未指揮過真正的海戰,貿然投放出去面對鄭家和西洋的戰艦隊?除了全軍覆滅以外不會有任何其它結果。」

唐健雖然不懂海戰,但於戰略上卻判斷得清清楚楚,所以無論那兩位如何慷慨陳詞,他都一口回絕,而整個參謀組也都持同樣態度,包括凌寧最好的朋友龐雨也是一樣。

那兩人其實心里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眼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積極奔走,他們這些本該沖在最前線的海員卻無所作為,心中郁悶自是難免。

「就連當年北洋海軍都好歹痛痛快快打過一場大東溝呢,我們咋連一炮都未放就變成『存在艦隊』啦?」

然而局勢如此,兩人亦無可奈何,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沒事兒就跑去船場工地上待著,祈禱瓊海號的改裝能夠早日完成,不要錯過這場大戰。

---------------------------------------------------------------------------------

誒,不好意思,今天單位里面絡中斷,上不了,沒法更新。

只好提前下班,回家上更新了,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