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二 「大捷」(下)(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按照史書上的評價。朱由檢,這位歷史上著名的悲劇皇帝性格中有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多疑,尤其是對手下臣子不信任。

皇帝和大臣爭奪對國家政策的主導權,這種政治斗爭本就貫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全部歷史。前期是朱元璋,朱棣等牛人絕對強勢,把臣子們壓得死死的,到中期開始漸漸放松,到了後期,文臣們就開始漸漸占據上風了。

這種跡象自嘉靖年間就開始,到萬歷時代表現的最厲害。萬歷死後,光宗泰昌帝一月即崩,矛盾能沒爆發出來。而到了天啟手里,木匠皇帝把朝政全部丟給魏忠賢,順帶著也把矛盾給轉移了過去。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變成了讀書人和死太監之間的斗爭,皇帝倒是相對超脫了不少,受到的指責也不太多。

從這一點上,天啟皇帝朱由校這個人究竟是失職帝王還是大智若愚,倒也難說——畢竟,他在位的時候,明王朝好歹還能壓得住滿洲人,內部倒也沒亂成後來那個樣子。

只不過到了崇禎手中。他快手快腳收拾掉了九千歲,從此沒人可以做替罪羊了。於是他老兄不得不親自面臨和大臣們的博弈。

這位悲劇皇帝一生中除了抗擊滿清,處理叛亂之外,就是將更多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但是並沒有取得多少成效。他努力想要學習太祖成祖的強勢,卻又完全達不到老祖宗們的水准。他的斗爭手段相當幼稚,而且往往起到反作用。

比方說,為了在群臣心目中保持「聖心難測」的印象,崇禎常常把下頭報上來需要獎勵或懲罰的名單隨意刪改,有時干脆就互相調換下。自以為這樣讓下面摸不著頭腦,覺得上司心思不可測,一定很高明。

殊不知他這樣一搞,本來立下功勞該受獎的莫名其妙被貶職了,而本應該受到懲罰的卻反倒升官,確實搞得下面都摸不著頭腦,但對皇帝的印象可絕對不會是正面。

另有一次,他在批示過某項任命之後,一時心血來潮,從旁邊《縉紳錄》中隨便找了個名字添上晉升名單,還特地注明兩個字:「御史」,於是吏部官員們翻山蹈海滿世界去查找那位幸運的新任御史大人,結果發現那是個早就致仕在家的老頭兒,而且於兩個月前剛剛過世……

基本上,崇禎在位時期,皇帝與臣子的關系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古怪的一個階段——相互仇視,卻又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而又相互戒備。崇禎帝在歷史上除了以上吊自殺出名。還留下了若干項非常著名的紀錄——他老兄在位十七年,換了差不多二十來個首輔;五十來個內閣大學士;以及十四個兵部尚書——都是正式任命的,掛兵部尚書銜的名譽尚書不算在內;此外還撤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殺了十一個督師和總督……總之,在崇禎朝,中央級別高官能干得超過一年的,實在不多。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朱由檢這么亂搞,手下人雖然礙於他的皇帝身份只好忍氣吞聲。不過真到了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願意跟他同心協力的也沒幾個了——崇禎十六年的元旦,按規矩滿朝文武在新年第一天都要去向皇帝朝賀的,結果竟然只到了兩個人,其他人不約而同,統統放了皇帝鴿子。至十七年則更慘,竟然一個人都不來了。

後來闖軍破京,清兵入關,滿朝文武各奔東西,就剩一老太監陪著皇帝上吊,崇禎固然是在遺書中大罵「臣皆亡國之臣」,可站在那些大臣的立場上想想,這個主子也委實太不好伺候……

當然,所有這一切。在崇禎四年的時候還沒怎么表現出來,不過也快了——就在這一年中,崇禎皇帝改變他剛上任時壓制宦官的政策,開始向各處派遣宦官內侍作為監軍。甚至還派了一個叫張彝憲的太監去直接管理戶部和工部兩處的錢糧出入及物資生產業務,大臣們勸諫他別這么干,朱由檢卻理直氣壯回應:

「苟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要是你們這幫兔崽子能全心全意干活兒,老子當然不會去找太監來做事!

大臣們無言以對,這說明皇帝已經不信任臣子了。對於一個不相信員工,寧肯讓家奴來管理企業的老板,他們還能說什么呢?

這一次,西南官員對於瓊州戰事的處置,恰好趕在皇帝對大臣產生疑心的當口上。崇禎其實並不在乎剿滅的是髡人還是夷人,但他在意下面對他的態度。

只是還沒等崇禎考慮好要如何處置那些膽大妄為的地方官,從兩廣又發來一封新的奏折。這一次的奏折內容相當清楚明晰,甚至連引黃貼黃都用不著——奏章的封皮是用白色包裹,意味這是一封報喪的奏書。

「王存思卒於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