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三 戰後事宜(2 / 2)

當然他們既沒有能力,也不敢直接出兵來討伐短毛,但對於這邊的統治也完全不加以理睬,除非要錢要糧的時候倒是會大大方方伸手,不過打過來的報告也依然是發給大明的瓊州府官員,准確說是發給王璞——盡管人人都知道王璞終究還要從短毛手里要錢要糧,而非從大陸上調撥。

先前穿越眾倒是容忍了他們這種兩面派行為,對於地方上的物資要求也盡量予以滿足。本來穿越眾對於這些州縣的要求並不高——花錢買個平安,別給瓊州這邊找麻煩就行。工業組所需要的不少礦產資源和原材料是需要從各地購入的。拿人手短,依靠這些物資的力量,這一年來當地官府對於老百姓把礦石原料賣給短毛基本采取了默認態度,雖不主動支持,卻也從來沒阻撓過。

不過同樣是在這場大戰之後,用不著短毛方面表露出來,那些地方政府官員們自己就意識到——原來的觀望騎牆態度快要行不通了。攘外更要安內,在擺脫了外部威脅之後,短毛軍遲早會把注意力轉向瓊島內部。中國人歷來注重大一統,瓊州島作為一個整體,短毛肯定不會再容忍其它州縣游離於他們的統治之外。

於是,從十一月開始,先是附近的安定,文昌,儋州,然後就是稍遠一點的昌化,感恩,樂會,文昌等縣……最後包括處在島嶼最南面的陵水,萬州,崖州等地,其官府先後派來了縣中主簿,佐吏等二三號人物,攜帶了龍誕犀角等珍稀土特產,前來探聽消息。

對於這些人,穿越眾這邊是安排了王璞,嚴文昌等人去接待。因為到現在為止,他們其實還不太會和明王朝的官員打交道。跟本地官員的交流是在己方占據了絕對優勢,根本不用在乎對面想法的前提下得以進行;而先前和明朝大陸官員的談判則是在半對抗,半敷衍的氣氛中展開;對於當前這種雖然占據大義名份,卻還不能完全控制局面,彼此之間相對較為平等條件下的交流,他們還不太能控制好尺度。

好在王璞對這方面卻很擅長,他的身份也很合適——即使在原來那個明王朝的官僚系統中,王璞也是那些人的上司。在接見那些人時,擺出長官的架子也是理所當然。只不過讓那些小吏們頗感意外的是,這位王推官大人明明是為短毛在干活的,也是在短毛的允許下才能出面。可在會談中卻居然一本正經告誡他們:在具體的行政事務上,他們要聽從瓊州府的安排。但在是非觀念上,卻要繼續向大明朝保持忠誠!

這種起來自相矛盾的說法讓那些地方官員們迷惑不已——不是說變天了么?對此王璞則很快樂的告訴他們:短毛無意反叛大明,關於招撫的事情很快就會有個定論,短毛在明王朝的地位問題不久就會得到解決。

這也許只是王介山的個人執念,但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明朝士子出身的地方官員們,卻是一個很好的借口:既然仍是在為大明效力,他們在執行來自瓊州府的命令時,心理壓力就會減小許多,不必擔心因此背上叛逆之名。這樣哪怕到時候朝廷再要追究起來,他們也有托辭可以解釋了。

最終,通過王璞等人的斡旋,瓊州島上三州十縣,除去原來就被短毛占領的臨高,瓊山兩地外,其它各處官衙的首腦人物,陸續派人攜帶記錄著本地人口錢糧的簿冊,於崇禎四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先後來到州府,正式向短毛表示輸誠。

一切起來都很順利,然而就在穿越眾們以為從此之後島上將會是他們的天下之時,一樁意外事件卻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十一月十五日,正當瓊州府眾人聚在一起,度過他們來到明朝後的第二個紀念日時,從臨高方面忽然傳來一條消息:

地質勘探組的首腦人物舒中被人扣押了!而扣押他的,竟然是一直以來同他們合作愉快的那處「花腳黎」寨子。

--------------------------------------------------------------------------

回來了,呵呵。

少的一節明天會補上,後天正常更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