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五 裂痕(2 / 2)

所以當他們親眼到那登陸的數千西洋軍連一場正面會戰的機會都沒撈到,就被鋪天蓋地的火焰覆蓋時,這些士兵長期以來建立起的作戰觀念完全崩塌掉了,在那樣的火力面前,無論是個人勇武,還是謀略戰策,似乎都完全失去作用——在火箭炮面前,這些老兵忽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會打仗。

對於和短毛聯手的政策,鄭家上下倒是沒有任何異議,一致贊成,所以先前談判才那么順利。可是當鄭家軍在背靠了短毛這棵大樹以後,就再也不想拼命了——既然根本不用接觸到敵人,就可以將對方徹底淹沒於火海之中,那還有什么理由讓士兵上前送死呢?

鄭氏首腦與這邊簽訂的協議是:短毛負責壓制住西洋軍的火力,然後鄭家軍上去肉搏。然而在實際戰斗中,把對方打到什么程度才算「壓制住」,雙方分歧極大。

按照這邊的觀念,火力支援無非是炮火准備。這年頭西洋人作戰方式很呆板的,又愛用密集陣型,管它什么陣型布局,幾輪炮彈砸過去,肯定給炸個七零八落。然後你們鄭家步兵上前一個沖鋒,不就拿下了么?

可鄭家人卻不這么想,他們的所謂「壓制」概念,竟然是根據上次登陸瓊州島那支西洋軍的下場來判斷,覺得自家的任務只是負責打掃戰場,收拾殘局而已!這下子可要命了——往往短毛軍的炮火乒乒乓乓把敵人陣地轟了天翻地覆,鄭家軍在後頭歡呼叫好,然後……就沒動靜了。好不容易上前溝通,派出一支老兵隊伍向前挪個幾步,可只要對面冒出來一聲槍響,那群兵油子立馬撒丫子逃回出擊位置,反過來還說短毛沒把活兒干完……

第一次登陸戰,是唐健自己帶人沖上去了;第二次攻克一處前哨堡壘,又是一營戰士沖上去最終完成占領,雖然兩戰都取得了勝利,可短毛軍中已經略有傷亡。而鄭家的部隊,除了登陸時自己不小心淹死兩個,可以說是毫發未損。雖然足有三千之眾,在戰斗中卻連一點作用都沒起到。這下穿越眾們自然是火冒三丈——這樣還合作個屁啊,干脆我們一家包圓得了!

面對這邊的怒火,鄭家人卻感到頗為委屈,在碰頭會上他們振振有詞——對方還有人能反擊呢,你們明明能做得更好,這一點當初我們都見識過,又何必藏著掖著,非讓盟友用血肉之軀上去硬頂?

——不得不說,鄭家的幾個大頭目觀念還是挺超前的,居然這么快就意識到火力壓制的好處,進而開始追求零傷亡作戰。可穿越眾這邊卻又不可能自曝其短,主動去跟鄭家人說自己的火力強度還達不到那一步,瓊海號上的炮彈儲量有限雲雲……

於是雙方自然而然產生心結,都覺得對方太不地道。鄭氏當然不會想到為短毛節約炮彈,而阿德這邊則不得不考慮:背後有三千多鄭家軍在,己方肯定要留下部分彈葯以防萬一……聯盟內部一旦產生了裂痕,對外作戰就肯定不會再那么積極了。因此,在登陸台灣將近一個星期之後,除了在登陸點附近奪取了一個前哨基地外,將近四千的短毛及鄭氏聯軍竟然就再沒取得過任何進展——精力都用在內耗和扯皮上了。

「悲劇了……這是我們參謀組的失誤,沒想到兩支軍隊的作戰觀念會相差這么大!」

從前方發回來的信息終於讓龐雨等人意識到:他們參謀組先前指望利用鄭家兵力的想法很不切實際。短毛軍和鄭家軍,完全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產物,無論是作戰理念,還是行動方針,根本就無法協調。強要捏合在一起,只會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除非我們取得鄭家部隊的指揮權,又或者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現代戰爭概念培訓——前者,鄭氏不可能答應;後者,我們沒那么蠢……所以,眼下唯一的解決之道,似乎是只有分道揚鑣了……」

身為前線參謀,阿德自然也在絞盡腦汁地考慮如何解決問題,不過要說分手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戰利品,補給物資,還有最重要的戰後勢力劃分……這些本來都可以在聯軍大框架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敷衍下去,現在卻不得不提前拿出來討論了。而一旦涉及到具體利益上,鄭氏家族的精明強干就暴露無遺,以至於甚至讓這邊懷疑——他們先前是不是在故意拖後腿,好讓這邊主動提出拆伙?

前方在思考應對之策,後方龐雨等人也不可能光熱鬧,肯定也要想辦法幫忙。但要命的是:由於當初對形勢判斷過於樂觀,參謀組已經把手頭所有機動力量全部用了出去,眼下即使前線形勢不好,海南島上也沒有援軍可派了。

------------------------------------------------------------------------------------

好像很久沒打劫了……嘿嘿……

打劫!男人站左邊女人站右邊,你!手里有票票的那個,來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