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八 開科?(2 / 2)

龐雨笑了,王璞這家伙倒挺精明——其實對於那些前來投奔的人,他早就暗中調查過,水平實在不咋樣。真要高水平早當官去了,也不會就混個生員秀才之類。

穿越眾其實並不反感投機分子,但拖延到現在才來投效,可見其眼光實在不咋樣。他們唯一的優勢是能夠讀書識字,那些士子們也許因此而自視甚高,卻不知在現代人眼中,讀書識字根本算不上什么本事——就是給他們打工的鄉下漢子,培訓幾個月後也能識的幾百個常用簡化字,身上還沒那股子明朝酸腐氣,豈不比這幫士子好用得多?

所以龐雨才很大方把這批「人才」全扔給了瓊州府衙,但王璞王介山兼任州府學官,本就是管這幫士子的,自然知道他們是個什么德行,也不想收垃圾。不過龐雨答應他擴充人手,這個優惠條件他絕不肯放棄,於是,王介山提出了他的建議:

「龐軍師,下官倒是有一個想法。」

…………

「科舉?你要在瓊州府開科考試?」

龐雨聽完王璞的建議之後並未回應,而是上上下下了他半天,正當王璞莫名其妙之際,前者忽然哈哈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王啊老王,想不到你這樣濃眉大眼的也會背叛朝廷啊——這科舉一開,我們再說自己不是反賊,不想推翻大明朝取而代之……還有人信嗎?」

「呃……誤會!龐軍師,你完全誤會了!」

王璞忙不迭做解釋,說了半天才讓龐雨聽明白,原來王璞要開的科舉並不是另起爐灶,而仍然是在明王朝的體制框架內折騰。

明朝的文化考試分三級,縣試在縣城進行,考出來的文憑稱為秀才;再上一級為鄉試,考出來稱舉人,有了舉人文憑就可以參加選官,成為朝廷的正式編制成員;只有最後一級會試才要去京城,考出來的進士是未來地方大員和中央領導備選。再往上的殿試屬於讓皇帝親自選拔人才,沒有淘汰作用,狀元榜眼探花等只是榮譽稱號,對於日後的前途發展並沒有太大影響。

王璞想要舉辦的就是鄉試,鄉試通常三年一考,短毛占領此地兩年,差不多又到了要開科的時候。王璞兼任州府學官,對這方面時間自然算得很准。

「本地雖然僻處海外,但從唐朝以來,有不少文官舉族被流放至此,文風頗為鼎盛。在當地大家族子弟心目中,讀書,科舉,做官,乃是唯一正途。如果因為諸位先生的關系斷了他們的前程,那些人難免會心懷不滿。與其這樣,不如咱們自己開上一科……」

聽著王璞的介紹,龐雨挑了挑眉毛,微微一笑:

「哪,老王,我對你們大明的考試制度不太了解,不過好像記得——咱們瓊州府是無權開鄉試的吧?咱們自說自話開科,考出來的舉人,將來大明朝會不會承認?」

------------------------------------------------------------------------------------

好像又掉出榜單了……

大家幫忙支持下,多謝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