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八 朝爭(2 / 2)

這邊龐雨等人互相,臉上都顯出不以為然的表情——這哥們兒還是有點書生氣啊。就算他們沒在明朝官府中干過,卻也知道這種政治斗爭絕不可能靠一篇死文字確定勝負。

不過眼下老錢和他們是同一條壕溝里的戰友,若能幫他一把,也算是幫自己。正當龐雨苦苦思索該用有什么手段勸說錢謙益更加實際點時,卻聽旁邊一直沉默的李老教授慢悠悠道:

「大明官場上的事情,我們幫不上太大忙。不過據我所知,最近這段時間,溫體仁似乎正在想辦法對付首輔周延儒,想要取而代之。也許錢大人可以從這方面著手。若是能聯絡上大明首輔一起壓制次輔,想必會容易些。」

——崇禎五年到六年期間,趁著山東兵變的機會,溫體仁抓住機會忽然發難,將當時的首輔周延儒一舉趕下台去,自己爬上首輔位置——這是史書上明明白白寫著的,所以李老教授提出這一點,希望錢謙益能夠參考。

卻不料對方聽到他的言辭後卻是滿面震驚之色:

「什么?溫長卿想要算計周玉繩?這怎么可能——他們倆本就是沉瀣一氣,狼狽為奸的。京中人人知道這兩人好的恨不能合穿一條褲子,怎么會……」

老教授這才想起,後世歷史書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紀錄著的事情,在這時候卻未必人人盡知。特別是這種陰謀,在沒有最終行動之前肯定是萬分保密。周延儒是在崇禎六年下台的,在這之前他肯定沒想到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親密戰友」會從背後捅刀子,身處京城之外,消息閉塞的錢謙益自然更不可能知曉。

不過老爺子也沒多加解釋,只是淡淡問了一句:

「這次在山東壞事的登萊巡撫孫元化,聽說就是由周延儒保舉上任的,可有此事?」

錢謙益頓時愣住:

「不錯,孫初陽確實為周玉繩所保薦……啊,我懂了!」

錢謙益畢竟是個一心想要搞政治的,若再想不到其中關竅,那他也別重回官場了,趁早回家賣紅薯拉倒。在被老爺子這么明顯的點了一下子之後,錢大才子索性丟了手中球桿,站在原地苦苦思索:

「周玉繩……溫長卿……也罷,先對付一個再說。」

說起來周延儒也是錢謙益的政敵,在當初把他逼下台的那場風波中,此人最後出手,一錘定音,不過錢謙益對他倒反而不象對溫體仁那樣痛恨,反而頗有惺惺相惜之念。

因為周延儒這個人本身非常牛,他少年時即有神童之稱,萬歷四十年鄉試中舉,萬歷四十一年首次參加會試便高中頭名會元,此後殿試又是一舉奪魁高中狀元。這可不是什么小說評書里的故事,動不動就冒出來個連中三元的天才。要知道整個明朝歷史上就出過兩個三元及第。從來沒有連中三元者,周延儒連中兩元已經是強悍之極——而這時候他才剛剛二十歲!

此後任修撰,掌翰林院……一整套標准的高級文官培養程序走下來,到了崇禎朝初年,百官廷推閣臣時,周延儒在皇帝心目中有著非常重的份量。而正是因為到朝中百官報上來的名字中沒有周延儒之名——他年紀太輕了,崇禎才不想接受那份錢謙益高排第一的推薦名單,從而給了溫體仁渾水摸魚的機會。

所以後來即使在翻盤過程中主要是溫體仁出的力,最終卻還是由周延儒出任首輔——這一年他才剛剛三十七歲,在明帝國中央一級的官員中絕對屬於超年輕一代。而且此人頗有文采,生平亦有文集傳世,故在錢謙益眼中,這是一個與自己同等級別的對手,甚至可能還要更強一些吧?輸給他並不算特別丟臉的事情。

再加上周延儒與東林黨的關系也頗為密切,否則也不會推薦孫元化了,這樣在山東問題上雙方肯定是處於同一戰線,自己若在這件事情上找他聯手,多半是能夠被接受的。要是運氣再好點,周延儒想要報復的話,大家一起動作,把那個姓溫的次輔趕下台也未必不可能……

想通了這其中奧妙,錢謙益忽然哈哈大笑,回身向著李老教授一鞠到底:

「多謝老先生提點,在下知道該怎么做了……哼哼,此番且那溫長卿如何應付。」

因為心情極佳的緣故,錢謙益甚至不再掩飾自己的心思:

「不瞞諸位,錢某此番千里奔波,心中也是存了小小私念,盼望能借此功勛重新立於朝堂之上的。原本還擔心那溫某作祟,但如今,卻可以說:此事必成了!哈哈。」

球也不打了,桿也不要了,錢謙益匆匆返回館驛——趕著收拾行李去也!

臨走之前,錢大才子再度轉向眾人,這次是信心十足的說道:

「若是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多久,錢某就能再來此地,屆時親口為諸位宣讀天子的封敕詔書——以堂堂朝廷命官的身份!」

------------------------------------------------------------------------------------------

遲了點,四千字大章節奉上。

繼續求票,快要成功進入前十五啦,大家幫忙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