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四 來自北京城的消息(2 / 2)

只不過,對於大明帝國的兩廣地區來說,北京城實在是一個過於遙遠的地方。雖然熊文燦允許陳耀向瓊州這邊傳送邸報信息,但邸報從京城送到廣州本身就需要很長時間,在本地能知道朝中一兩個月以前的動向已經是非常快了。

本來從廣州到海南島還要一段時間——在這個連長江都能被稱為是天塹的年代,一條海峽往往就是文明和野蠻的分界線。不過陳耀每次只需要把抄送文件往那家「程氏米行」一送,有急事的話甚至當天就能得到來自海南島上對方的回音,這種神速不要說陳耀和熊文燦等人,就連瓊州這邊的王璞都極其羨慕。

「在你們的諸多奇術中,恐怕要數這種千里傳訊之法最為神妙,若是只能從你們這里得到一樣奇術的話,我定要建議朝廷務必取得此法,比什么火銃鐵船還要重要的多!」

對於海南島上為穿越眾工作的本地人,無線電收發報機的存在已經不再是秘密。因為瓊海貿易公司開始把這種技術應用於商業信息的傳遞,除了公司本身的分支機構外,許氏莫氏等合作商戶也可以用無線電向他們在大陸廣州地區的分店傳達指令,雖然價格超級貴:一個字符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就要一塊銀元,也就是五錢白銀,但商家們依然趨之若鶩。

而王璞也因此得以參觀過一回電報房,但他即使親眼到那些電報機滴滴答答工作的場面,也無法理解這些古里古怪的東西為何能獲取來自千里之外的訊息。當然不理解原理並不妨礙他使用,很快,王介山也開始習慣於用言簡意賅的「電報體」同陳耀直接聯系,而不怎么長篇大論的寫信了——文言文在這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自從海南島和廣州正式開通電報聯絡以後,信息只要到了廣州就相當於到了瓊州,熊文燦又是個很重視朝廷動向的人,他在京城里專門安排了一批人手幫他打探最新的消息,若有涉及到南方地區的緊要內容就利用快馬,信鴿等手段快速傳回,比朝廷的邸報還要快些。

這樣綜合下來,北京城所發生的事情,傳到廣州這邊,大約會延遲個五六十天的樣子,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當然是很落後的,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迅速了。

到六月份的時候,參謀組終於獲得了錢謙益在北京城的「最新動向」——四月間的消息:

「……據說老錢混得不錯,一篇奏報送上去引得『龍顏大悅』,皇帝當面誇他為『朕之肱股,社稷之能臣。』直接給恢復了禮部侍郎的官位,下面可能還會再升。」

「崇禎這孩子行事沖動,他的表揚誇贊都做不得數的。當年袁崇煥平台召見,也是給足面子,到最後還不是說剮就剮了。」

「呃……那下面這條消息咋樣:由於錢謙益提出了由瓊州髡人出兵解決山東叛亂的新構想,前段時間陣腳大亂的東林黨開始穩定下來——他們保住了孫元化的命,據說這個倒霉蛋會被判處流放,而不是歷史上原來的斬首結局了。」

「……這到有點意思了,不過我們的那些條件這么輕易就能被通過?雖說老錢在文字上盡量作了遮掩,但我們的那些要求對於大明帝國恐怕還是很難接受吧?」

「確實有很大的反對聲浪,不過當前那些文官的主要注意力並不在咱們身上——首輔周延儒和次輔溫體仁不知為何忽然開始互相攻訐,由於周延儒更得皇帝信任,而且東林黨又站在他那一邊,輿論普遍認為這場爭斗會以溫體仁罷官滾蛋而結束——恐怕要等到這場紛爭平息之後,他們才會把注意力放到其它方面。而即使到那時候,比起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島,山東問題肯定又更加顯得緊要。」

「不錯,根據李老爺子的提醒,錢謙益已經把解決山東叛亂和招安我們這兩件事給扯到了一起。並且整個大明朝廷也都認為這是一條非常高妙的驅虎吞狼之策——只要能讓兩股叛賊自相殘殺,朝廷作出一點小小承諾又算得了什么呢?」

「這么說,咱們這邊很快就要出兵了?」

「應該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