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錢謙益的策略(上)(2 / 2)

錢大才子講故事的能力非常強,他手舞足蹈,一枚一枚向大明皇帝及其他高官們介紹那些錢幣的所屬國家,歷史沿革,以及大致情況,實際上是借此機會給整個大明朝廷上了一堂關於當今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諸國的歷史地理課——這些知識,當初凌寧他們在向老錢推薦這塊展板時曾介紹過一些,平時大家打高爾夫球時閑聊中也偶有提及,但都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統,只作為閑談之資。沒想到老錢卻是一直在暗中謹記,也虧得他真有過耳不忘之能,很多只聽過一遍的奇聞軼事,居然都能牢牢記住,還自行歸納總結,竟也將當今天下大勢給說了個**不離十,就是其中有些謬誤,當前這個朝堂上也不可能有人指出。

——確實沒有受到任何阻撓,據說當天的朝會幾乎成了他錢牧齋的個人表演舞台。整整好幾個時辰,滿朝文武不分派系,不論親疏,都在靜靜聽錢謙益一個人說話,這在以往無論什么話題都必然要吵個天翻地覆的大明朝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這次朝會的時間也遠遠超過平時,通常在中午以前就結束的朝會一直拖到晚間,以至於一向節儉的崇禎皇帝難得大方一回,把朝會官員留下吃飯——讓御膳房給一人送了一碗陽春面條。

等老錢差不多快要表演結束時,才終於有人站出來發難了,說你牧齋公吹得這么天花亂墜,可那都是南海髡人的戰績,於我大明有何益處?然而這卻正中錢某人下懷——說不定那個提意見的本就是他安排下的托兒——錢謙益當即袖子一揮,拿出與瓊海軍簽訂的條款——當然在他口中就成了南海髡人的降書順表,瀟瀟灑灑大笑一聲:好叫諸位得知,這支瓊州強兵已為我大明所用矣!

…………

「真是出人意料啊,老錢居然也會用那種迂回方法避開主要矛盾了,從他在海南島上的言行來,本以為他真會傻乎乎指望光靠一篇文章去打動皇帝呢。」

在了解到錢大使者在朝堂上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出色表現之後,參謀組內部對於這個老頭兒居然會使用這種方式與大明朝廷打交道都很是吃驚。要知道錢謙益所簽下來的這份和約,在大明歷史上可是前所未有,其中很多條款在現代人來是雙方平等,互惠互利的,在明朝的士大夫眼中卻肯定難逃「大逆不道」之評。所以參謀組內部曾經有過擔憂,說即使海南這邊談判順利,北京那頭也未必能通過。畢竟明朝末年整個官僚體系的特點就是極端僵化死板,卻又毫無理由的盲目自大。

只是錢謙益自己卻胸有成竹,說事情肯定能辦成。事情只有他能辦,也只好聽他說。但這邊眾人心里畢竟有些疑慮的——錢謙益在歷史上從來不以圓滑世故見長,倒是留下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段子,比如那著名的「水太涼」。再加上前段時間親身接觸,大家普遍覺得這位明末第一才子文采雖好,人也確實聰敏無比,但行事上面仍脫不了這個時代文人普遍難以避免的拘泥死板,書呆子習性很重的。就算外部條件再完善,若辦事的人不行,一樣搞砸。

沒想到這老頭兒離開海南島後居然仿佛變了一個人,行事手段瞬間老辣了許多,這是怎么回事?

「學習,他也在學習我們的談判和交涉手法!」

最後還是李明遠老教授一語道破,錢謙益之所以會有這么大的轉變,不是因為其他,恰恰是他們短毛自己的緣故——在談判中他們所施展出的種種手段:如何控制談判局面;如何把握談判節奏;以及在雙方分歧巨大時如何回避主要矛盾;又或者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次要方面……諸如此類種種策略,錢謙益全都親身領教過,當然體會深刻。然後活學活用,轉過頭就用在與朝廷的交涉上,只一遍就能應用的如此嫻熟,不愧為明末第一才子。

通過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明帝國的朝堂之中,從君主到文武百官幾乎都下意識的接受了對瓊州短毛的招撫態度,直到後來當那份和約被送進內閣審議時才真正開始有反對聲浪出現——畢竟這些條款是擺在那里的,而內閣中又有溫體仁這個錢某的死對頭在,肯定要給他下絆子。

不過早已准備的錢謙益用第二招化解了這些攻訐——他把帶來的短毛貢品送進了宮,其它小禮物也開始在京城里四處流傳,從而再度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