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一 北上途中(上)(2 / 2)

當然他們是不可能如願的——此時的上海非但沒有開發,還只是東海邊上一個普通小漁村,就連地形也和三百年後大不一樣。數百年來長江裹挾的大量泥沙不停在出海口處沉積,填埋出大片陸地。在這明朝時期,後世的崇明大島還只是幾座獨立小島,整個啟東地區還沉沒在海平面以下。

所以不等別人回答,船隊長黃曉東就先開口了:

「這里全是大片淺灘,水文條件又跟幾百年後截然不同,我們一點都不熟悉。萬一有大船擱淺就麻煩了,最好別冒險。」

專業人士發話,當然只能聽從,於是解席嘆了口氣:

「好吧,那還是按原定計劃,在海岸附近補給一些淡水就走吧……嗯,打旗號給鄭家船隊,讓他們帶路去找登陸點,他們應該熟悉這里的水情。」

——此時在第一分艦隊的側後方,還另有一支頗具規模的船隊伴隨,打的是「鄭」字旗號。船和人都不算太多,但皆為精銳,其中更有兩艘乃是鄭家模仿荷蘭夾板船型制的仿西洋式戰艦,上次進擊海南時都沒舍得拿出來的,這回也在其中。

鄭家艦隊的加入說起來有點戲劇性——擁有三艘西洋重載大帆船為核心的第一運輸船隊雖然不必沿途停靠多個站點,卻也不可能從海南一家伙直放山東去,途中還是需要進入港口補充淡水和新鮮的蔬菜或水果。為了保障軍事行動的突然性,參謀組為第一艦隊選擇的補給港都相對較為偏僻。這樣可以防止山東叛軍得到他們出兵的消息——雖然從理論上說,不會有比他們走海路更快的速度了,但考慮到可能會有信鴿之類特殊手段,還是謹慎一點好。

而船隊離開海南後的第一次靠岸補給更是被特地選擇在了台灣島,在這邊肯定不會有山東叛軍的探子,大部隊可以放心在這里休整補充。順便搭載王海陽所部登陸換防。

鄭家在台灣島上並未配屬重兵,就算有也不可能阻止這支搭載著兩千多步兵,本身也擁有近千海員的大船隊魚貫進入赤嵌城外的安平港。只是解席他們沒想到在這邊居然早有一位「老朋友」在等著——鄭家二號人物鄭芝虎專程來到碼頭邊逢人就打招呼,到解席時更是客氣萬分,老遠就拱手大喊「兄長」不止,出乎意料的熱情。

這邊自是感到奇怪,他們要出兵山東對於明朝官員雖然不是秘密,但何時出兵,走什么路線,事先可都是完全保密,就是此番隨軍一起行動的幾位明朝文武官員也不知曉,鄭芝虎怎么會提前在台灣這邊等候?作為鄭氏家族的第二號人物,鄭芝虎身上擔子不輕,不可能平白無故跑到這座孤島上消磨時間的——鄭家此時尚未意識到台灣島的戰略價值,還沒打算下大力氣開發此島,他們的主要經營目標依然是放在大陸上。

不過在向鄭二詢問時,這家伙卻很狡猾的避而不談,只是大談兩家友誼,又早就預備了極其豐盛的酒宴相待,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么,這邊也不好太過於嚴肅。但龐雨等人稍微想想,很快便找出了漏洞之所在——還用說么,肯定是島上留守人員泄的密。大部隊的補給物資是要預先作准備的,這邊的行軍計劃必須提前發給台灣方面,而那邊廂人家已經把人送進了被窩,自是難以保密。

「這幫小兔崽子,一個個都昏了頭了!」

王海陽當即怒氣沖沖去找葉孟言他們幾個算賬,這方面別人不好多話,王海陽卻沒什么顧忌,那幾個留守年輕人當初都是他的「管教」對象,後來接受軍事訓練,也主要是在他手里訓出來,可以說是視為學生弟子,「恨鐵不成鋼」的心情難免更強烈一些。見了面就是一通大罵,還上去每人踹了一腳。

沒想到小葉他們一點沒有逆反心理,非常誠懇的表示願意接受組織批評,同時服從組織上的任何調動……反正怎么樣都行,就一個條件:堅決要求保留他們所獲得的「禮物」。

「哈,還真是情意深重啊?」

這邊眾人難免大肆嘲笑,不過當小葉等人半是心虛半是得意的將自家女人叫出來拜見諸位大哥時,廳堂上的嘲笑聲立馬全部停止,只偶爾傳出幾聲贊嘆。

——雲鬢花顏,相貌姣好自是不用說了,雖說年歲稍稍**了一點,但該凸的凸,該凹的凹,身材都已經顯出來了。但令堂上眾人驚訝的並不完全是容貌——若論天生麗質她們終究比王嬌嬌或是安娜這類東西方的絕頂美人還要差上一些,還不至於讓慣了美女照片的現代人特別感到驚艷。

讓眾人大受沖擊的,乃是來自於這些女孩的神態姿勢,尤其是她們走路時的模樣。

-----------------------------------------------

年終總結真麻煩,寫兩千字總結比更新五千字小說還要煩得多!

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