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二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2 / 2)

「幸虧他們已是降了朝廷……我大明之洪福啊。」

「確實,錢大人高瞻遠矚,功在社稷」

東林人士趙鳳翔心誠悅服道,廖勇也連連點頭,只有最早作為大明使者跟短毛接觸過的周晟撇了撇嘴,因為不想說人壞話而低下頭去。

——那位錢大人不過運氣好摘個現成桃子而已,若不是短毛本身早有歸順之意,任憑他再怎么口燦蓮花也是無用。不過想想也真是古怪,擁有強悍到這種程度的恐怖火器,卻居然完全不想爭奪大明江山,這樣的反賊還真是前所未聞。

「難道說……他們當真是心懷忠義,一心為國?可他們又分明不是我大明之民啊……這些人到底是什么來歷?」

周晟開始仔細回憶他最初和短毛打交道時的見聞,眼中迷惘之色愈發濃重起來。

…………

防御陣地前方一座哨塔上,因為山坡上面猶自有大量浮塵飄飛,瓊海軍幾位指揮員只好爬到這里來觀測敵情。

四十枚火箭彈的落點比較分散,但基本都打到叛軍陣地中了——對面可是幾萬人的大軍陣,本身占地就非常廣闊。只是這時候想要觀測戰果還有點早,就好像當初在臨高附近用大量炸葯伏擊五千官軍時的情況:那邊非常大一塊區域內都彌漫著大批黑煙和塵霧,根本不清其中形勢。

不過在其周邊還是能聽到無數人喊馬嘶,一片混亂景象,驚恐萬狀的潰兵向四面八方逃散,有些甚至昏了頭往瓊海軍陣地這邊沖。不過這時候還能跑得動的其實多半沒受什么重傷,只是被嚇壞而已,跑上個千把米冷風一吹基本也就清醒了,發現方向不對便趕緊掉頭,搞得這邊幾位狙擊手很失望——等了半天也沒能進入射程,距離太遠了。

仗打成這個樣子,任務應該算是完成了,就算他們一直窩在陣地里不出去,這幾天叛軍都不太可能再來找麻煩——他們能否再重新集結起來都是個疑問。

不過對於瓊州軍里那些年輕氣壯的小伙子們來說,被動等待似乎太消極了。於是,關於下一步的行動,隊伍里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咱們要不要掩殺一下?就好像當初唐隊長帶隊那次,一次頭把他們趕到散伙算了。」

這是幾位少壯派連長的的建議,而馬千山,龐雨和敖薩揚等幾人則表示不贊同:

「別亂沖,四十發火箭彈威力再大也搞不掉對方一萬人的。他們現在少說還剩一萬多軍力,只是被嚇破了膽而已。」

「那不是正好趁機掩殺,把他們徹底打垮么?」

提出建議的那幾個小伙子們追問著,尤其是愣頭青魏艾文依然不依不饒,堅持要求殺出去:

「著那邊,解哥,那邊才是敵人陣地的中心難道不是只有把我們的軍旗插到對方陣地上才算勝利嗎?難道我們今後打仗永遠都是躲在壕溝後面等著敵人往前沖?」

這種鼓動對於年輕人很有效,但馬千山等富有經驗的軍官對此並不認同,幾位參謀也無聊的搖頭:

「眼下是個追擊的好機會,可惜我們人太少啦,派人多了陣地這邊空虛,若只派個三五百人過去也無濟於事——對方剩下的可有不少是騎兵,追都追不上。再說他們可不比前來圍剿的官軍,叛軍這時候已經是一群被徹底包圍,走投無路的困獸,再怎么趕也無路可逃,反而可能激發出他們的拼死之心,又何必多此一舉。」

一番勸說,總算打消掉大部分人的出擊念頭。而且一般來說既然作戰參謀提出了法,下面部隊就應該執行才是。只是這回,作為一軍主將的解席居然也頗有點躍躍欲試的意思:

「我倒也想去一,孔有德耿仲明那兩個大漢奸有沒有被炸死,若是還沒有就去補上一槍,也算徹底把歷史改變掉。」

——聽起來倒也是條理由,雖說孔耿二人當前還沒來得及投靠滿洲人,但光憑他們在山東作下的種種惡性,要他們的命一點都不冤枉。龐雨舉起望遠鏡了,煙霧尚未散去,估計這時候不太可能有人去被轟炸區域的中心救人——馬千山在給火箭炮確定射擊諸元時就是把那幾面「孔」「耿」大旗定為中心點的,旗下有金盔閃閃亮的那些位置屬於絕對的重點照顧目標。

所以主官解席最終還是贊同了小魏的意見,他甚至決定親自率軍出陣掩殺一段,連同魏艾文的連隊,以及北緯麾下少量偵察兵,共調動四百余人出動追擊,就算不能把對方追垮,好歹去占領對方的主陣地,也算是真正打贏這一戰。順便那里有什么出名的歷史人物可供俘虜——對於老解來說,第一次在正面擊敗一位史上留名的大將,也許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龐雨和敖薩揚勸說無效,只好盡量配合上官。兩人商量了一下,由敖薩揚率領其余三個步兵連隊和炮兵守陣,龐雨跟著老解一起出擊。不過在出擊前跟解席約定好——只到占領對方主陣地為止,不得離開這邊的視線。

明天動身去蘇州,號回來,希望能有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