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一 新移民(下)(2 / 2)

此類鐵制品一件兩件可能不起眼,幾件都要置辦起來卻也不是個小數目,對於眼下還是孑然一身的難民們來說,原本估摸著沒有個一兩年工夫休想解決。關鍵是有了這些東西,無論是開荒種地,還是打個獵補充點家用,抑或是自家制作縫補衣裳,乃至於打制新家具之類……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就全都可以干起來了

當新移民們以家庭為單位,挨家挨戶的排隊從肖朗李靖誠等人手中接過這些「安家禮物」時,很多人都是激動的滿臉淚花——有了這幾件東西,加上一處能擋風遮雨的屋子,一塊能種出東西的土地,他們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家給重新立起來,真是不折不扣的「安家禮物」呢。

…………

王璞王介山在一旁著短毛這么明目張膽收買人心,臉上很有些郁悶之色,在他來短毛所做的一切都應該以大明官府的名義進行才對。給移民分配田地時因為有他專門盯著,而且海南全島畢竟仍在大明治下,總算是用的大明王朝之名義。只是木屋,鐵器之類東西他卻不好置喙了,畢竟是短毛自個兒掏腰包拿出來的。

只是心頭難免有些不滿——什么「農業委員會」「工業委員會」,你們直接來一句「官府」不就行了反正短毛在島上早就在明目張膽行使官府職能了,非要搞這些稀奇古怪的名目,只要「官府」二字不就把什么都包括了?何必非要在百姓面前愣把官府排除在外?

除此之外他對那些人拿到的鐵器也很感興趣,耐著性子了半天,終於忍不住走過去攔住一戶人家,了他們剛拿到手的那些成套家伙,王璞不由得暗贊一聲短毛手筆好大——瓊海鎮所出的鐵器本就是以優質著稱,外銷的鋼鐵產品從來都是供不應求。而這回他們給移民所提供的,卻又比一般外銷產品更要提高了一個檔次。

王璞在瓊海大市場中混跡多時,眼光已經練得不錯,甚至能夠分辨出一些鋼鐵產品的制造手法——他原以為短毛這次給移民的鐵制品,其刃口肯定也是采用了他們最擅長的滲碳工藝。王璞對於這項技術一直非常羨慕——普通熟鐵經過這種方法處理後居然就能達到鋼制品的堅硬程度,大大提高了工具的實用程度。如果能夠將其傳授給大明朝的鋼鐵匠師們,那可相當於多了多少百煉鋼啊

只可惜短毛的工匠們,也就是那個所謂「工業委員會」里的那幫人,對於大明朝卻不像李老先生等人那么友善。對於他們的技術一直高度保密。就連「滲碳」這個名詞還是某次跟李老爺子聊天,無意中提起這方面,老先生才告訴他這么個名詞,並說其實這項工藝古代匠人很早就已掌握,大明朝肯定也有鐵匠了解的,但歷來是作為各家秘技概不外傳。對於真正的原理和操作手法也沒有系統認知,只是根據經驗行事,所以不能象他們瓊海鎮這樣應用自如,效果也遠遠不及。

當時王璞趕緊想要更進一步請教具體手法,但老爺子卻笑道術業有專攻,自己是搞文史的,所以對於此類信息僅僅是了解其歷史沿革而已,真正詳細的技術措施,那是屬於工業組人士的能力范疇,自己也不太清楚。

王璞雖然略感失望,卻也已經大有茅塞頓開之感,迫不及待將其寫在密信中寄回大6,據說朝廷工部已經在組織了很多冶鐵世家的高手匠人合力進行摸索,也許用不了多久便能搞清其中奧秘。

不過瓊州短毛的鐵制品要遠遠領先於大明出產,這方面肯定不會改變——大明就算當真掌握了滲碳技術肯定也是用在軍工上,不太可能像短毛這樣有閑暇做民用品。

而這次讓王璞更加感到驚愕的是,短毛在給移民的鐵器中,除了滲碳工藝外,竟然還使用了另一種更為高端的技術——犁頭和斧頭和短刀三件,甚至連那把菜刀,雖然還沒開鋒,卻能出刃口部位的材質明顯與周邊不同,竟然是在局部用上了鋼材。

——這是包鋼技術,大明朝用來制作最高檔武器的頂尖技巧,短毛竟然隨隨便便就拿來用在了民間的菜刀犁頭上,而且一做就是成百上千件

--------------------------------------------

打劫了手持菜刀打劫

月票,推薦,點擊訂閱都要還有更新票,請投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