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八 關於交還登州府的談判(2 / 2)

龐雨微微一笑,緩緩說道:

「請恕我冒昧,據我們了解,那些人之所以流離失所,除了叛軍為禍外,也有不少受不了地方上壓榨被迫逃出,他們對於大明的官兒恐怕有些……難以接受。」

朱大典的臉色一下子難起來——如今戰亂已平,瓊海軍和鄭家船隊又在一刻不停的運人去南方,但聚集到登州附近的流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逐日增加。這其中真正受戰亂迫害失去家園的已經不太多,反而出現許多真正的所謂「流民」——在大明統治區域喪失了土地和財產,一無所有的人。

他們中有些是由於近年越來越嚴重的天災,田地中沒有收成,不得不外出逃難。但更多還是因為**,被地方豪強劣紳聯合貪官污吏巧取豪奪,侵占了土地,從而被迫離開家園。這些流民如今在大明境內比比皆是,河北,山東,山西,甚至較為富裕的江南地區也有出現。本來他們的流向大都是城市里,形成雇工階層——所謂「明末資本主義的萌芽」是也。

可在山東一省,最近的形勢卻略有改觀——隨著登州大捷消息的四處傳播,瓊海軍對待流民的各類安置政策也開始隨著返鄉難民和驛站軍報到處流傳,這其中自然也有穿越眾使用了一些宣傳手段的關系——在這方面他們的各種鬼主意可比明朝人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去。

——只要到登州府來找短毛,就能分到至少十畝地,而且哪怕再荒的年份都能保證全家吃飽肚子瓊海軍的這條宣傳語中刻意沒提要搬遷到南方島嶼上的事情,很多人還以為是在山東本地分田呢,當即就興高采烈的找來了。

來了之後才發現不是那么簡單的,但也不能說短毛欺騙——要在本地分田可以,只是要等短毛跟朝廷談妥協議,找好地方之後才能施行。而如果願意去南方開發荒島,則立刻能分配到二十畝地,且贈送住房,農具,以及第一年的種子糧食等物……在如此優惠的條件之下,不少人決定去南方碰碰運氣。當然他們在那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而決定留下來等著在山東本地分田的也有,瓊海軍並不在意每天兩頓稀粥養著他們。這時候就成為他們與朝廷討價還價的武器了。朱大典以前就知道有這回事,但此時聽龐雨正式提出,臉上立刻顯出不豫之色來——你們怎么能隨便許諾呢?到時候要談不妥,朝廷不同意在山東分地怎么辦?難道把責任全推到朝廷身上?

但這時候他卻不能發火,登州府如此重要,朝廷哪怕付出再大代價也要將其收回。人家肯讓出登州已經表現出足夠誠意,若一點條件都不開那才叫奇怪。

不過之後朱大典並沒有再繼續細問下去——短毛的態度才是至關重要,只要探明他們沒有長久占據之意,那些細節問題完全可以放到私下里談判。畢竟對方也已經表現出他們並非無欲無求,雙方恐怕還有一陣子扯皮。

於是這一天的蓬萊閣酒宴,眾人都在非常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度過,心頭最大一根刺被拔除,朱大典心情極好,觥籌交錯之間幾乎是來者不拒,喝了許多酒,不知不覺竟然酩酊大醉,後來還是讓人抬回去的。

……

過了兩天以後,朱,謝二人再度帶著幕僚悄悄造訪瓊海軍營地,這回他們是來正式談條件的,見面坐下以後朱大典就跟這幫短毛開門見山,絲毫不兜圈子:

「你們想要哪兒?」

解席呵呵一笑,旁邊謝三寶已經把山東地圖拿了過來,雖然很粗糙,但好歹各處軍寨是在上面標出來的。老解伸出手指頭在某處軍寨名字上點了一點,朱大典探頭過去一,臉上略略現出詫異之色:

「威海衛?那里可不是什么適合耕種之地。附近多山而少田,恐怕養不活太多丁口的。」

「但是那里有一處不錯的港口,我們可以通過港口從南方運糧食過來。」

因為只有幾個人,解席也不隱瞞。他們謀取威海主要是為了建立港口基地,倒並不在意附近田地有多少,到時候大部分流民肯定還是要弄到南方去的,無論他們原本的意願如何——他們對自家忽悠人的本事很有自信。

「威海,靖海,成山三衛,乃是我大明護衛山東的門戶之所在,地位也很重要,朝廷恐怕未必肯輕易松口。」

朱大典又舉出一點不利之處,但解席毫不在意:

「這三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防備海上,特別是倭寇。如今大明的沿海洋面是有我們瓊海軍保護,至於倭寇……說不定都要打到他們老家去,總之朝廷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三衛的重要性不是那么顯著了,況且我們只需要其中一處。」

連續幾句話讓朱大典無可奈何,來對方是鐵了心就要這里了,於是這位山東知府兼行營統帥答應盡快上書天子,表奏解席轉到威海為將,至於是什么職務則要朝廷的賞賜了……游擊,參將,副將,甚至於總兵官都有可能,畢竟他這次立功太大。

除了交換地方,朱大典這次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確定瓊海軍留在山東的人數——把這兩千多剽悍精銳部隊統統留下顯然是不可行的,那樣朝廷將整天提心吊膽,同時也將不得不在山東駐留重兵,以防短毛隨時發難——這幫人既然可以輕取登州府一次,自然也能攻下第二次。

對此龐雨等人也不為己甚,本來山東事畢後他們也不打算在這里留太多作戰部隊。有護住港口和艦隊的能力即可——艦隊多半還不需要他們陸軍保護,人家每條船上都自帶陸戰隊。

經過一番商議,最終確定瓊海軍可在山東留下一個營,六百人左右的部隊。這樣雙方都感到比較安全——解席等人認為六百人足以保障未來港口安全,而大明則覺得六百人不算多,哪怕是短毛的軍隊,區區六百之數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來。

--------------------------------------------------

九月一日了,新的一個月又開始了。

前幾天在起點年會上和幾位著名作者聊了一陣,深感自己的疏懶習慣拖累了本書的成績。所以按照幾位朋友的建議,想要在九月份逼一逼自己,有沒有更多潛力可挖。

具體說,九月份我將嘗試著每天都更新,今天是第一天,特更新五千字以示誠意。

也想請各位讀者朋友能大力加以支持,月票,推薦票,更新票(請投三千的),以及點擊,訂閱,或者有益的評論……這些都是對作者的鼓勵。打賞評價這些要讀者額外花錢的不要求,大家量力而為即可。

坦率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來,所以想如果經常到自己的努力能夠立竿見影取得成績,想必會更有毅力。可如果無論怎么努力,月票訂閱之類都還是老樣子,那恐怕很容易就喪失信心的。

奮斗的九月份,與讀者朋友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