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一 班師(2 / 2)

而另一方面,山東自古出響馬,登州之亂後地方上的土匪亂兵一下子多起來」威海附近雖然沒有直接受到叛軍攻擊,這類土匪卻也不少。瓊海軍的富庶之名已經傳出,那些土匪都是沒什么遠見卓識的,眼睛只能到鼻子下面那點利益,如果不留下一定數量的部隊」威海新基地的建設難免會受到此類蟊賊影響。所以他現在直接留一個營下來,後方沒人能說他的不是。

一旦全軍的大擴張開始之後,這些有經驗的老兵都將威為各部隊爭奪的對象,到那時解席完全可以把這個營拆分成三個「種子連隊」補充到三團其他部隊,這樣第三團的老兵數量就將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比例」戰斗力自然受影響較小,恢復起來也更快。「一團二團還是將來的四團都是守備島嶼,只要海軍足夠強悍,他們真正與敵人交手的機會並不多。可我們三團不一樣哪!大陸沿海那些聯絡點都是我們的防區,甚至就連陳濤的北京聯絡處如果遇到了麻煩」也要我們出面解決,要跟大明軍打交道,沒一支強力點的部隊怎么行!」

解席理直氣壯道,來他還是接受了北緯「蘿卜先撿好的挑」,那條建議,龐雨對此也只好付之一笑,人終究是有點私心的,三團開創出大陸的良好局面,多留一些精銳也不算過份。

士兵有了,誰留下統帶他們呢?經過商議之後,決定由敖薩揚率領這個「種子營」,留下來隨著三營升格為團,敖薩揚,陳添,胡凱三位連長也隨之升格為營座,包括魏艾文等人也是一樣。而他們手底下的各級士官也全都水漲船高,升官兒了。

在登州主力部隊撤離之前,龐雨和敖薩揚兩人帶著三團一營的六百官兵,以及數千民夫先期前往威海,在那里開工建設未來的三團駐地以及海軍基地。

乘坐運輸船抵達威海港中,登上當地最高的山頭眺望洋面,對岸劉公島一片郁郁青翠,往北則是正對著遼東半島,向東及東南則分別與朝鮮和日本列島相望,堪稱海上咽喉要地,難怪後世北洋水師駐地會擇於此處。龐雨的規劃小也差不多就是按照後世北洋水師駐地的格局來設計,但在短時間要建立起象後世那樣的要塞堡壘顯然不可能,也沒那必要。他只打算依托原來的威海衛城堡,先把最初的陸軍兵營和供民夫居住的集體工棚給造起來,然後再在港灣內造一座小碼頭,可供中型帆船停泊即可。至於海軍所需求的大型軍港,修造船場,防御炮台,以及劉公島上的各類設施…………等等,將來海軍進駐以後再慢慢添補好了。

威海衛城堡的位置選擇非常好,所謂「治極山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於天下」。只要把這里給控制住了,未來瓊海軍的勢力將能輕易輻射到遼東,朝鮮,以及日本等地,無論是作為軍港還是貿易港都很方便。再加上正對港口有一座劉公島作為屏障,台風巨浪很難直通港內,就是海上有敵人過來也先要突破劉公島這一關,果然是占盡了形勝之地。

「這里比蓬萊水城要好多了,真奇怪為何明軍的山東水師不選擇這里作為主要港。?」,「規模問題,以明軍水師的規模現在還用不上這邊。規模不夠的話,強要占大港口反而不容易防守。我們的海軍規模用這里倒是正好。但將來如果還繼續擴大」咱們就要想辦法去圖謀膠州灣了……」

敖薩揚在上來過後也是贊不絕口,山東這里適合作為良港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作為以海軍為主要力量的瓊海鎮,不在山東設一個點實在是說不過去。

「從這里到遼東大連灣只有八十多海里,到朝鮮也才一百三十幾海里,快船三五天內即可開個來回,將來我們的海軍駐扎在這里絕對不怕沒事干。」,「去找滿洲人的麻煩?」

敖薩揚禁不住微笑」當前那幾處都是在滿洲人控制之下。對面遼東半島上的金州衛理論上還有一支明軍東江鎮。不過東江鎮一向沒什么戰力,毛文龍活著的時候還能搞搞騷擾,他一死就幾乎全無抵抗,大將降的降死的死,剩下一些跑到附近海島上芶延殘喘」陸地上都是滿洲人的天下了。

至於朝鮮,則更是在天啟末年就被皇太極發兵征服,如今每年都老老實實上貢大量糧食物資,成為滿洲軍的一處後勤基地。

不過朝鮮君臣私下里對於這種征服是很不服氣的,如果大明軍能爭氣一點,打上幾個勝仗的話,他們肯定跳起來造反。

歷史上的明軍一直很窩囊,但在這個時空,他們瓊海軍卻未必不可以打著大明軍旗幟去雄起一把。對於滿洲人來說金州衛大連灣這邊,乃至於朝鮮都是屬於大後方了,如今其主力部隊大都集中在遼左一帶與關寧軍對峙」東江鎮和登州水師已經完全沒能力騷擾他們。

但如果換了另外一支全部火器裝備,乘著大船來去如風的綠皮軍上場,他們還能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容自在呢?龐雨和敖薩揚都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

「當前滿洲人的側翼與後背幾乎都是暴露在我們面前呢,若海軍或是陸戰隊有興趣,完全可以沒事跑去騷擾一下滿洲人……甚至從營口登陸,直撲遼陽沈陽都行。」

敖薩揚蹲在地上,一邊查閱著遼東地圖一邊笑道。龐雨則聳了聳肩:「如果真想打的話,至少有一百條策略可以輕松收拾他們。只可惜當前是否要對滿洲人開戰,這屬於重大戰略問題,肯定要經全體大會討論才能決定的。」,「但我們遲早要動手的,不是么?」

敖薩揚眺望著北邊,遼東半島的方向悠然道,龐雨嘿了一聲,把目光投向腳下:「所以,還是先把這里的基地搞好吧。有了基地,隨時都能下手!」,當一切整備完畢後,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下旬的某一天,凌寧所率領第一艦隊的三艘西洋大帆船,連同若干大型運輸船再度出現在登州水城外的港口碼頭,前來迎接瓊海軍的平叛部隊勝利回師。

在諸多羨慕的眼光中,瓊海軍的大炮被一門門吊裝上大帆船甲板,而士兵們則依次排隊登上各自的運輸船。在港口處,許多民眾自發前來歡送,居然還有大娘往士兵手里塞干棗子和雞蛋,很是上演了一番軍民魚水情。

碼頭棧橋上,解席向前來送行的朱大典,謝三寶等行營官員拱手為別。無論先前鬧得怎么別扭,這時候要告辭了,這些官員也都很客氣。

「解軍門,瓊鎮兵精,甲於天下,如今吾等已是盡知。日後朝廷若有危難之處,還望再度施以援手。」,朱大典不知道出於井么想法,在告辭時居然說出這么幾句話,讓解席先是一愣,隨即微笑點頭:「當然,我們既集來到這里……就不會對大明朝的危險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