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五 關於短毛「年貢」的說法(2 / 2)

「當我象你一樣笨啊……是每年兩萬!」

「……兩萬?」

會場中的氣氛一時間為之凍結,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著面帶自信微笑的茱莉——每年才兩萬?要知道他們這些人每年的「零hua錢」最高額度都不止這個數呢!

但後者顯然很享受他們的驚訝,又用力點了點頭,搖晃著兩根手指頭,證明他們沒聽錯。

「哇,茱莉姐,你是怎么忽悠那個老帥哥的?」

蘇蕪香忍不住驚問,茱莉嘿嘿一笑:

「因為我們找到了葡萄牙人每年為澳門上繳的年貢金額作為參考啊……」

當初談判時政治方面主要是趙立德負責,軍事方面由唐健出馬,而在經濟方面,就是茱莉上場了。而他們的對手只有錢謙益一人,最多加上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王璞悄悄協助。多人圍攻之下,老錢雖是大才子,也難免出了不少紕漏,尤其是在他最不擅長的經濟方面……

要知道錢謙益當初可是一直想把和金錢有關的事宜統統推給別人去談的,不過最終還是因為找不到人手不得不親自上陣。雖然他口口聲聲說這只是一個初步協議,更進一步的條款還要待朝廷另行派能員洽商後才能確定。但負責主要jiao涉工作的趙立德堅持要先定下一個年貢數額,否則那一攬子協議都不好簽署。於是錢謙益只好勉為其難,與茱莉開展了這方面的談判。

在談判還沒開始的時候,連茱莉自己也沒想過可以把年貢壓到如此之低的地步,那時候委員會給她的要求是控制在一年百萬左右,而茱莉自己則打算壓到四五十萬的樣子,也就是每年為海南島出的「贖身錢」在一百萬元之內,這個成本她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在雙方正式jiao涉之前,李明遠老教授給了她一個數據作為參考——葡萄牙人從大明手中租借澳門,每年為此支付的租金是多少呢——五百兩白銀!沒錯兒,只有區區五百!

茱莉為此大受啟,談判開始後稍加試探,她很快便現對面那幾個明朝官員對於經濟知識都是一竅不通。尤其是對於把與西洋人jiao涉的權利委托給瓊海軍這一條,在他們眼里這竟然是一樁很麻煩的事情,而壓根兒沒考慮到由此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

於是茱莉立即修改了自己的談判底線,提出了一個連她自己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說出來的數額,而對面那幾位大明文官,甚至包括大才子錢謙益,以及被大明吏部認為是頗通經濟的王璞兩人在內,也許是因為多年來太過於重視清名,厭惡銅臭味的關系,他們對於金錢數目竟然都沒什么實際概念,茱莉試探xing提出一年兩萬兩白銀的年貢,在他們眼中居然已經覺得很多了——是壕鏡(澳門)的整整四十倍呢!

要知道談判這種事情,最重要一條便是依據——雙方各自主張對自己有利的條款,那么最後如何判斷呢——就要有依據。茱莉既然舉出了壕鏡舊例作為依據,錢,王等人在拿不出其它例證的前提下,只能據此來討論問題。而只要他們根據這條開展討論,無論怎樣爭辯,這底線就已經確定了。

最終,相比起先前趙立德,唐健等人所主持的關於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談判,雙方互相爭論不休的ji烈場面,這場涉及到經濟層面的談判只有了很短時間便告結束。雙方很快達成共識,約定好了數額——就是一年兩萬兩白銀的年貢!搞得茱莉原本准備好的大堆說辭都沒用上,反而覺得有些失落。

不過她還是很得意,覺得自己為集體省了好多錢。殊不知錢謙益王璞那邊談成後也很得意,覺得自己為朝廷省錢了——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對「招安」的觀念截然不同。在對面明朝官員們心目中,大凡朝廷招降納叛,從來都是要給錢給官位,付錢出去的。比如先前招安鄭家,除了給鄭芝龍封官之外,還要每年額外給鄭家一筆錢充作軍餉,雖說數量其實遠不足以讓鄭氏支撐他們的si軍,但這是慣例。

&到錢的,況且瓊海軍還白送了呂宋,大員二島給大明……

總之,雙方都覺得自己在這場談判中占了大便宜。所以他們不約而同的在這方面都采取了低調態度,對外很少大作宣揚。也正是因為如此,新一屆委員會的同仁們直到現在,才了解到關於「年貢」的具體數額,而先前只是聽參與談判的人和上屆主席李老爺子模模糊糊說過一句:咱們在這方面絕對沒吃虧。

「如果這么算的話,我們先前在山東一戰時已經從年貢里扣過軍火彈yao錢了,這一年的年貢都扣光了也不夠啊!」

石亦生回憶起當初在山東作戰,先前都是自己在打。但在最後一戰,火燒黃縣的時候,卻是應了行營統帥朱大典的要求,當時說好消耗掉的火箭彈全是要找大明報銷的,但不需要他們付現錢,也是從年貢里面扣除。

當時解席開出來的價格是每支火箭五百兩白銀,兩具射架共四十支,正好兩萬——這個價錢當真是很公道了。明軍方面也完全予以認可,並由朱大典親自簽名為憑。

後來在駐扎階段,由於明軍的軍糧一時間供應不上,巡按謝三寶66續續找他們借過幾次糧食,當時也是說從年貢里扣除——謝三寶對於簽這些借條當然是毫無壓力,反正這年貢本來就到不了他的手上,樂得用打白條換取物資。若非龐雨等人控制著,估計他想要「借」走的物資多十倍還不止。

最後總共大約是簽下了三四萬兩白銀的欠條,解席都帶回來jiao給會計部門作賬了,原以為到了該向大明上繳稅收年貢的時候,可以把這些白條放在里面取代一部分現款,但現在來完全沒必要,直接把白條丟過去就夠了,而且還不止抵扣一年呢!

眼下京城御膳房又提出要從年貢里扣錢,想這年貢本來就不是什么大feirou,這么一扣二扣的,大概根本就不會有多少剩下的。

「照這么,我們以後大約連一分錢都不用付了,說不定大明還要倒欠我們的錢呢。」

委員會中諸人大都如此笑道,但茱莉對此倒並沒有抱持太多期望:

「那些明朝官員不是傻瓜,當他們現可以向這里要到更多錢的時候,一定會提出修改經濟條款的。不過到那時候,我們也可以提出相應的新要求來……」

著委員會的各位同仁,茱莉展顏一笑:

「至於如何利用好這個機會,就要我們大家的本事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