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十 廣州模式(2 / 2)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

劉明強手下當前雇的人手不少,當然不可能跟他一起擠在一座城堡里,因此在他的天守閣旁邊還有一座「城下町」。不過這座村子完全是按瓊海軍移民村標准修建的,用的房子也是那種快速裝配的組合式木屋——當初瓊海鎮從山東大量移民的時候經過廣州,劉明強打聽到土建部門專門為這些移民准備了只要半天功夫就能搭建起來的簡易住宅,二話沒說立即打電報回來訂購一批,連地形布置圖都是參照移民村修建,在吳南海等人眼里起來就非常親切。

不過廣州這里沒那么多荒地可供開墾,周圍田畝大都有主了,所以小劉安置到村子里的人多為商鋪員工和紗廠工人——劉明強在接手程忠的買賣以後立即擴大經營范圍,除了原先的糧食和白糖交易,以及si下里的食鹽買賣,也開始售賣各種工業制成品。而且他不僅僅光是從海南島上運貨過來賣,也打算自己收購原材料搞生產。當然太高精尖的東西搞不了,只在靠近珠江旁邊建了一座紗廠,利用水力紡紗,倒也干得有聲有se。

在此後兩天的時間內,茱莉,吳南海,秦石青等人對於劉明強所主持的「瓊海貿易公司廣州分部」的各方面都進行了考察和了解,普遍認為小胖子干得很不錯。雖然在具體項目上還不如海南島總部那邊細致高檔,但已經在貿易,耕作,以及制造業等方面逐步走屬於自己的道路了。

而隨著貿易公司分部在廣州的經營范圍日益擴大,來自海南瓊州的各類貨物和生活習慣也在越來越深入的改變著這座城市。保溫瓶的熱銷只是其中一個很小側影,瓊州貨在當地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一方面,諸如保溫瓶,玻璃鏡,玻璃器皿,骨瓷器具等高檔商品已經被層人士作不可或缺之物;而另一方面,較為廉價的各類鐵制器具,布匹,以及白糖,食鹽等大宗商品也在民間賣得非常好。瓊州貨同時擁有高檔奢侈的品牌和實用方便的口碑,這在商業模式中可是不多見的。

茱莉對這樣的局面很滿意,並迅速確立了新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要逐漸向內陸擴張!」

要做到這一點,光靠穿越眾自己是不行的——他們願意去的也就是沿海地區,隨時能得到後方支持的區域。再往內陸,危險與辛苦都會大大增加,除了張申岳這種理想主義者,怕是沒人願意去吃那份苦頭了。

對那些自己人不願涉足的地方,貿易公司依然是采取合作分銷的方式,把貨物用代理形式分包給明朝本地商家,讓他們到內陸去銷售。劉明強在廣州這邊也是采取的這種模式——如果不是讓本地商家同樣獲得了利益,以貿易公司這種什么都賣,什么客源都能搶光的可怕能力,恐怕早就遭遇到地方勢力的強力抵制了。

不過眼下問題還不大,廣州府商家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與貿易公司形成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大家有錢一起賺,共同利益乃是消除矛盾的最佳手段。而在不遠的將來,這種「廣州模式」將被復制到其它短毛據點,並發揮出巨大的輻射作用。

——廣州,寧波,上海,淮安,威海,天津……圍繞著大明王朝的東南海岸,瓊海軍正在逐漸織起一張商業與貿易之,向明帝國提供優質的商品,以及先進理念。

但是這張能夠把大明王朝從快要覆滅的泥潭里拉出來嗎?

誰也不知道。

哎,眼著月票名次一點點往下跌啊。

中旬了,朋友們有月票嗎?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