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五 溫體仁的攻擊(2 / 2)

掌管著一半東江水師的毛承祿帶領手下過來投奔叛軍」致使東江水師實力大衰。

如今叛亂平息,登州,東江兩支水師提出要恢復原樣,倒也不能算僭越」只是朝廷同樣沒錢去滿足。登州水師倒也罷了,一時半會兒齊全不了也無所謂,反正當年設立這支水師的目標是防備倭寇,如今倭寇基本絕跡,有沒有也無所謂。

而東江鎮水師的事情就比較麻煩了、

這支船隊的任務是為至今還駐扎在遼東皮島,旅順一帶」進行「敵後游擊作戰」的東江鎮人馬運送軍餉給養。當然明朝人沒有游擊戰概念,但他們至少知道有這么一支部隊放在遼東,好歹可以分散後金的兵力,使其不能專心對付寧錦防線,因此在原本的東將軍主帥毛文龍死掉之後,反而增加了對皮島方面的供給。即使他們對後金作戰是屢戰屢敗,自己內部又屢屢發生兵變,卻還要盡量維持住這支部隊的存在。

如今的東江鎮皮島總兵官名叫黃龍,他對大明還算忠誠,不過治軍手段一如當時所有的明軍將領那樣拙劣~依靠克扣下面糧餉建立起一支忠於自己的家丁隊伍,打仗時就靠這么一小批「精銳」作為核心,再帶上一大群沒什么戰斗力的醬油眾部隊去壯聲勢。若遇到生死,

關頭了就把這批人頂上去,能贏下來最好。若是連這批人也輸了潰了,那剩下醬油眾部隊再多也不頂事。

不過對那些醬油眾部隊再怎么克扣,終歸還是要給他們吃飯的。

東江鎮如今占據著遼東半島沿海大小島嶼五十余座,連兵員帶家屬足有好幾萬人。這些人的糧食一方面是靠朝鮮人供給,另一方面就是靠大陸上輸送。從前是由登萊巡撫負責這條後勤補給線」後來轉移到天津。如今隨著登州府漸漸恢復元氣,又有建議說要轉回登萊。

但不管怎么安排,足夠的海上運力必不可少,而這正是當前明王朝所缺乏的。黃龍已經幾次三番發來奏報訴苦,說運來的糧食實在不能滿足需要,為此已經發生了好幾起兵變,他自己也不得不從皮島移駐到旅順口駐扎」以免當地軍心不穩。

作為大明帝國的統治中樞」內閣也曾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對於這種情況他們也無可奈何「糧食倒是有」可運輸用的海船不夠。

當前用來支撐著這條補給線的艦船還是先前瓊海軍平定登州府之後」

從叛軍手里奪回來的那批船呢,後來是被瓊海軍和鄭家瓜分了一通之後,只剩下一些歪瓜劣棗還給了大明。明帝國內部對此當然是很有些不滿的」但既然是人家搶過來的戰利品,他們也沒什么挑肥揀瘦的余地。

所有這一切,和大明帝國當前所遭遇的其它許多問題一樣,歸根結底其核心就在於兩個字:沒錢。這一點身為閣臣的溫體仁當然也很清楚。而且就在不久前,他的態度還是旗幟鮮明附和著皇帝,對下面那些要錢的奏報大加鞭撻,指責他們不懂得體諒朝廷艱難。對於隸屬於東林一派的史可法更是沒什么好話。

可這一刻,溫體仁卻仿佛換個人似的,一副為國為民,悲天憫人情懷,拿著史可法的那封奏報大加贊揚。連連誇贊這史憲之不愧為左公弟子,政略上果有不凡之處,仿佛史可法這條建議能夠解決當前大明的所有問題一般。

而錢謙益則冷冷注視著對方,作為一個頭腦極其靈活的大才子,他當然明白溫體仁突然這么誇張贊譽史可法的意圖對方要借這個機會,把當前大明所遇到的財政問題糅合在一起,化作一柄利劍,斬斷他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