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九 吃虧與占便宜(中)(2 / 2)

歷史上meng古和滿洲先後入主華夏,meng古拒絕改變自己而適應中華,於是曾經縱橫天下,歐亞無敵的meng古騎兵在短短八十年之後便被趕出了中原,並從此一蹶不振。而滿洲人則巧妙改變自己,適應了中原文化,於是得享三百年天下。可是這個民族的適應是如此徹底,徹底到若干年後天下蜂起,改朝換代之時,他們甚至連預備了幾百年的所謂「關外退路」都無力再使用。而一旦失去統治階級這層光環,除了「滿族」這個名詞外,連自身的語言都已經忘卻。

可為了當年奪取天下時所作的那些殺戮罪孽,即使多少年後,他們所建立起的朝代早已覆滅,本身也早已融入中華民族成為其中一員,卻仍舊在絡上被無數如肖朗這樣的憤怒青年們口誅筆伐,罵得永世不能翻身……

——也許只是因為在下意識中不想重蹈那些滿洲人的舊轍,不想在後世落得個千載罵名;也許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大明王朝屬於「自己人」范疇,就算現在還不是,將來遲早都是。故此,這群現代人在與大明王朝的jiao流中才會始終采取和平手段,用利益jiao換的方式和大明朝打jiao道,而不是采取更為直截了當的暴力手法,即使這樣做起來很保守。

對於那些年輕氣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也許可以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只要自己爽就行了,不管別人死活」……等等諸如此類的豪言壯語來面對他們所遇到的一切問題。但象李明遠老教授這種傳統士大夫氣息濃厚的文人,以及徐慧,黃建成,龐雨等注重腳踏實地的工程技術人員,甚至解席那等社會經驗較為豐富的人士,都絕不可能用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去放任自己,放任這個團體胡luan行事。只要在條件允許之下,他們當然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一些,而不是再度陷入到那個改朝換代的治luan循環中去。

由於正是這樣一批人構成了瓊海號上一百多位穿越時空者的主流,並在這個團體中處於主導地位——至少在他們與大明帝國jiao手的前一兩年中是如此。於是,以他們作為主要決策者的瓊海軍,在最初打退了明帝國的進攻之後,在後續與這個已經處於王朝末期的老大帝國jiao流中,卻表現的極其溫和與耐心,即使對方在很多方面表現的無知愚昧和自大貪婪,他們也依然堅持使用和平手段與對方jiao流。

…………

「可是……我們雙方終究是簽訂過協議的」

有人試圖用雙方的協議作為最後武器,但對此李老爺子只是輕描淡寫哈哈一笑:

「談到協議么……在我們那個時代,《南京條約》,《辛丑條約》也都屬於協議,白紙黑字簽下來的,可有誰覺得那是有效的?——當然,我們沒作得那么極端,可是大家要知道,協議這種東西,只有在雙方都覺得相對公平的時候才會被切實遵守。我們先前與明朝簽訂協議的時候,雙方對於這份協議的著眼點不同,重的東西不一樣,我方人員與明朝官員的談判水平更是有極大差異,這才導致了那份對我們非常有利的協議產生。但是明朝人可並不傻呀,隨著時間推移,各種利益關系漸漸顯現出來,他們終究還是會明白過來的。」

說到這里時,老爺子輕輕嘆了口氣:

「這里說句不太厚道的話,當初茱莉為我們談下每年兩萬的年貢,是為集體盡量爭取利益,站在她這個談判者的角度上是大獲全勝。但是從總體大勢上來,對於我們進一步發展與明帝國的關系卻並不利。當明朝人發現我們可以從雙方jiao流中獲益良多,而他們卻得不到多大好處的時候,他們對於這份協議的態度也可想而知了。也許錢謙益本人為了維護自己的信義和名望,願意繼續把協議執行下去,但明帝國中其它那些政治勢力可沒這義務,他們肯定不會願意把這虧一直吃下去的——這一次史可法的提議,北京城里街談巷議的風向,正是他們這種思想的暴lu。也許眼下還不明顯,但如果我們雙方的態勢一直這樣持續下去,今後類似的事件肯定只會越來越多。」

「照這么說,老爺子,我們簽訂下來的這份協議只是廢紙一張?明朝人說撕毀就能撕毀了?我們這一次同意他們的要求,今後豈不是要任他們予取予求」

肖朗紅著眼睛怒道,老教授卻輕輕搖頭:

「當然不是,但我們與明帝國的關系,從最初的互相敵對,到現在開始相互合作,將來還可能更加聯系緊密……這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份協議是在我們雙方剛剛結束敵對狀態下所簽署,它最重要的內容是在政治方面,這部分已經得到了切實執行。而隨著我們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日益加深,在經濟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加,協議中原先不被大明所重視的經濟條款開始變得日益重要起來。而明王朝發現他們當初在這方面考慮不周,要設法加以彌補,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必定要互相試探,彼此角力。這一次我們退一步,下一次就在別處再進一點;在這里吃了點虧,就設法在其它地方找回來——這才是雙方談判jiao流的常態啊。如果一味堅持己方一點虧都不能吃,把那份協議成是雙方關系的最終結果,神聖不可侵犯,那就沒法子jiao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