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六 開業大吉(中)(2 / 2)

…………

在如此興師動眾的折騰了好一段時間,陳濤個人的商業計劃已經轉變成為整個貿易公司在大陸總體布局的一部分。陳大雷的那份委托合同並不是與陳濤個人簽署的,而是和整個瓊海貿易公司定下的契約,陳濤在這里被委了個「瓊海貿易公司大中華北方區總裁」銜頭,就連陳玥兒也得了個助理的名義,每月有工資可領了。

陳玥兒為此歡欣不已,畢竟短毛付薪水可是出了名的大方,有了這份收入她和她老爸吵嘴時再也不怕被卡錢袋子了。但對於陳大雷來說,無論總經理,還是總裁,這些新鮮名詞對他並沒什么意義。茱莉提出的那些商業條款規定甚嚴,在自身已經是一個大家族首腦的陳大雷來,這份嚴格限定了個人權限以及公私分明的委托合同有點像賣身契,如果說以前他與陳濤之間的關系還是互相合作,互相扶持的話,這份合同一簽下來,他就變成為陳濤打工了——或者說是為茱莉打工,因為陳濤也只不過是受茱莉所負責的貿易公司委托而已。

不過陳大雷最後還是簽下了這份協議,因為這份商業協議對他而言同樣是個機會,而且還是他等待了很久的機會——茱莉在協議中給予「總經理」這個職位的權力相當之大,在北京這里他只需要向陳濤一人負責即可,而陳濤無論從能力還是興趣上說,將來肯定是不會再管具體經營的,到時候從天津碼頭運來的,那些品種繁多,數量龐大的各類新奇商品,可就都是由他來操作了。

說起來他陳大雷身為呂宋陳家的一族之長,丟下家族自己的生意不管,卻跑來為別家效力,似乎是有點不顧大局?但他們陳家的情況卻有點特殊——和老對頭林家一樣,他們呂宋陳家的上一輩也還健在,不過比起完全退居二線,把生意都交給兒子打理的林家老爺子,陳大雷他爹年紀要輕一些,精神更是矍鑠旺盛,雖然在名義上把族長之位交給了大兒子,可平時家族里的各種事務,無論大小,卻都還是牢牢把持在手中。而更要命的是他們老陳家上一代人丁興旺,他陳大雷頭上除了個老爹外,叔伯一輩的老家伙還有不少,個個都挺活躍的……頭上有這么多長輩壓著,他陳大雷是有勁也沒處使。

故此他才會以堂堂一族之長的身份,卻跟著陳濤千里迢迢來北京發展,無非是想走一條曲線救國路線,借助外力證明自己的能力——家族的力量指望不上啊。先前陳濤做得那些事情,很多在他眼里純粹小孩子的瞎胡鬧,但依然很有耐心的陪著一起去做,卻正是為了得到今天的這個機會。

所以哪怕這協議上的條件更苛刻一點,他也一定會簽的。在簽署了協議,接受了貿易公司的雇佣之後,他便可以正式加入到瓊海貿易公司這個龐大而富饒的商業王國之中,而且從一開始就具備相當高的決斷之權♀個舞台可比原先小小陳家要廣闊多了。

當然,話說回來,能讓陳大雷心動的,可也絕不僅限於區區一樁眼鏡生意了——如果還是單單賣眼鏡的話,陳大雷對此一竅不通,條件再好他也不會簽的。但這次茱莉所制定的那些商業策劃,以及她賦予陳濤北方分公司的權限,都已經把業務范圍擴大到了貿易公司的所有主營產品。

考慮到運輸成本和公司在京城的定位問題,貿易公司在南方地區銷售量最大的「三白」——白米,白鹽,白糖,以及後來增加的棉布和鐵器這幾樣大路貨,北方分部暫時先不做。而主要做一些量少價高的東西,諸如缽,吊燈,鏡子之類——根據陳濤的描述,人家對他在店面裝修中大量使用的這些缽用具極感興趣,那就賣唄。對於精明商家來說,「買櫝還珠」絕非一個笑話,既然盒子比珠子好賣,那就專門賣盒子也行。君不見現代社會里每年那么多用楠木盒子裝的月餅綠豆糕……那些制作的商家可不是傻子。

在了個把月熱鬧後,城南宣武門附近的老百姓們漸漸對那家南方佬的新開鋪子失去興趣,不怎么關注了。那鋪子門面氣派極大,里面賣的東西起來也很厲害的樣子,可感覺跟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的日鋤活相差太遠,完全沒有交集。

「……只有大戶人家才用得上吧,可這條街上又不是大戶人家集聚之所。」

「……若是放到前門大街,鍾鼓樓那些熱鬧地方,或許會有生意。窩在這種小巷子里哪兒會有人氣喲!」

「……這幫南方佬畢竟是外來的,人生地不熟,眼光也不足啊。」

附近幾家銀樓鋪子的老板倒是對這家新開鋪子頗為注意,這個時代的銀樓大都是多少年積累下來的老關系,而且主要上門服務,所以對店址位置不必太注意,偏僻一些也沒關系。倒是常常扎堆開在一起,這樣在安全保衛方面可以互相支持著些。有什么時鮮樣子,新奇款式也能及時得到消息,不至於落後於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