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二 錢閣老的新建議(2 / 2)

當然了,如果還只是普通人要求聯姻,那陳濤也不會這么激動。可能夠讓禮部尚書親自出面說合的,又豈會是普通人家?——這其中居然有一家侯府!兩家伯爺!還有另外幾戶也都是世代勛貴。按照中國人三代穿衣四代吃飯的說法,這些人家能夠連續數代長保富貴,傳至今日,都已經是標准的鍾鳴鼎食之家了。

天子腳下,皇城根兒,北京城向來最不缺的便是世家豪門。大明朝自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歷朝歷代崛起並定居於此間的權貴不在少數。所謂「開國輔運推誠;奉天靖難推誠;奉天翊運推誠;奉天翊衛推誠」四等封爵功勛,除了朱元璋時代那批開國勛臣多在南京落戶,後世所有最頂尖的明朝豪族無不以能夠定居北京為榮。即使隨著年月變遷,時勢起落,其中大多數人家富貴不過一兩代便迅速敗落下去,但終究還是有些家風嚴謹的一直延續了下來。而這么一批人,便構成了大明帝國除了皇家以外的所謂最上流階層,帝國金字塔的頂峰。

如今在這個階層中有人家願意與短毛的光棍們結親,就說明瓊海軍這個組織已經得到這個階層的認可,覺得他們擁有躋身於明帝國最頂尖階層的資格了——雖然其實無論從掌握知識還是手頭勢力各方面評價,瓊海軍早比那群明代貴族強出去不知多少倍,但能夠被這幫子眼高於頂的世家認可接納,依然是一件讓人感覺倍兒有面子的事。

對於陳濤就更是如此了,他之所以冒著某些腦殘官員忽然翻臉的風險硬往明朝腹地里鑽,不就是想要盡可能接近這大明王朝的中樞么?整個團隊一百三十九人,只有他對於得到明帝國統治階層認可的期望超出了被其抓為人質的擔心,這才願意不辭勞苦跑到北京來發展。由此可見在他心目中,融入這個古老時代的願望有多么強烈。而今天,錢謙益的那一番話,卻正滿足了陳濤長久以來的期望,讓他感覺自己在這里的一切辛苦都不曾白費,於是整整一晚上心潮澎湃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這種情緒是如此明顯,以至於到後來連陳玥兒都覺得不大對勁,晚飯後干脆找了個借口,賴在陳濤書房里跟他聊天,旁敲側擊的試圖打探他有沒有親自去「領受」錢閣老建議的想法——小妮子有點緊張了。畢竟京城里那些高門大戶的世家千金相比,她這個呂宋商家女兒的身份就有點拿不出手。

不過呢,陳濤在這方面還算是個比較誠實可靠的好青年,他雖然很高興能為自己所在的穿越者集團和大明朝上流社會之間牽線搭橋,本人卻並沒有移情別戀的打算。況且對於一個滿腦子浪漫思想,本身條件又不算差的現代小伙子,家世背景之類再怎么重要,終究比不上眼前能得見摸得著的如玉嬌顏——想當初陳濤第一次見陳玥兒穿著西式裙裝出現在瓊海軍宴會上時可是狠狠的驚艷了一把,覺得好似黃飛鴻系列中那位十三姨出現在現實中——而陳濤少年時最迷戀的影星便是關芝琳。

雖然陳玥兒覺得自己只是個海外野丫頭,比起本朝正宗閨閣千金肯定不如。但在陳濤心目中,接受了西洋風格熏陶的陳玥兒身兼東西方文化之長,性格又是他最喜歡的那種活潑可愛型,更不用說容貌也出眾,這些條件豈是京師里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孱弱女子所能比肩?

所以陳玥兒其實是多慮了,當然陳濤是肯定不會主動告訴她這一點的——再傻的男人在這種時候也會變得聰明些。作為一個正在被追求的女孩兒,陳玥兒原本在陳濤面前原本是比較強勢任性的,也一直保持著相當的矜持——比如正常情況下在天黑以後是絕對不可能跟他單獨會面的,更不用說待在對方屋子里了。但這一回卻居然破例,也算是讓陳濤沾了那些豪門大戶的光。

…………

因為心情比較急迫的關系,第二天一大早,陳濤便拉上店里的配鏡師傅,帶上相應的材料設備前往禮部,「上門服務」去了,倒把那邊錢大尚書給弄了個措手不及——他昨天才剛說起這事兒,還沒來得及跟同僚們打招呼呢,那門的都不肯放他們進去,最終還是由錢閣老從里面遞出來一張二指寬小紙條,才讓陳濤得以進門。

不過錢閣老對他們的公開幫助也就到此為止了,畢竟要堂堂一部尚書親自出面為一賣眼鏡的吆喝也不現實。能放他們進來,在禮部衙門里面擺個小攤兒已經是相當的驚世駭俗之舉,估計在陳濤之前還沒哪個作生意的能進入部堂重地搞推銷——事實上這一次他們進來,其公開名義也不是為了賣東西。

按照公開對外的說法:錢尚書自當初在禮部就任侍郎時便有感於部堂中許多人視力不好,無論處理公務還是日常生活都很不方便。後來恰巧知道這家海南人所開的《明光堂》玻璃鋪中也有賣眼鏡的,經過本人試用後發現效果很好,可以完美解決視力問題,於是決定自掏腰包為禮部的每一個人都配上眼鏡!

其實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類似於眼鏡的助視設備,不過真正接近現代眼鏡型制的「單照」,還是在明朝中期才從西洋傳入中國,和望遠鏡一樣屬於舶來奢侈品。到如今社會上知道此物的人已經不在少數。只是由於早期玻璃加工水平的落後,以及對於光學原理的不了解,這個年代的「單照」都比較原始,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一個鏡片,使用起來跟放大鏡差不多——反正這年頭的書本內容不多,文字也比較大,只要一只眼睛暫時清楚就行了。磨制兩片鏡片不但成本一下子翻倍,有時候反而會互相影響導致頭昏眼花,很不劃算。

而經過陳濤這邊一番解釋,眾人才知道這玩意兒不比一般商品,隨便買回家一個就能用的,而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專門磨制鏡片才行,於是便允許那家鋪子的老板親自上門來,為大家測量紀錄視力狀況,好回去有針對性的制作。至於有關費用的問題,衙門里自有公款,誰會當真讓錢閣老個人支付呢?

免費,公款,況且還能確實解決視力問題,這樣的好事兒誰會錯過?——當天衙門里無論職位高低,所有人都圍在那位配鏡師傅旁邊,一一讓其測了視力,記錄了名姓,同時根據各人愛好與財力預訂了玳瑁或銀制鑲金的鏡架——這部分是要自己掏的,部里只負責眼鏡片錢,然後便興高采烈等著送貨上門。

而陳濤先是坐在那兒笑眯眯著手下人忙活,之後便與老錢找了個清靜地方繼續昨天的話題,並且,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發回海南島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