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一 御書房中(下)(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想著想著,手里又不自覺拈了幾顆糖豆想要扔到嘴里,不過這位朱由檢皇帝隨即想起什么似的,又將其丟回到罐子里——說來可笑,這些巧克力糖豆在下面送上的貢品目錄中里乃是標明送給宮內幾位皇子公主的,只是見崇禎也愛吃,周皇後才悄悄給他拿了一罐,卻絕對不好意思宣揚出去——說皇帝跟小孩子搶糖果吃?那肯定會被人笑掉大牙的。況且數量也不多,即使以堂堂皇帝之尊,也只能嚴格控制住自己,每天固定吃幾顆,不肯超出。

吃了幾顆糖果,心緒略略平復了些,朱由檢也終於放下手中御筆,打消了要向南方出兵的念頭,為了不破壞心情,他決定暫時把與鹽稅相關的奏章都放到一邊,先其它的——所有奏章在送到皇帝桌面之前都會由內書房秉筆太監先過,同時在一張小黃紙條上寫下大致內容,以便於皇帝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其內容並作出批示。明代秉筆太監之所以權力極大,就是因為有這「貼黃」之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君王的決策。

今天負責寫貼黃的大太監就可能是收了朝中某些人的賄賂,那些奏章放置的順序以及貼黃內容就有極強的針對性——崇禎隨手拿起一本翻開一,眉毛不禁又豎起來了。卻是戶部和工部聯名上書,談到有關瓊海軍私鑄銀錢的問題。

這份奏章很長,其核心內容卻是來自工部寶源局某位下屬官員所遞交的一份報告。其中大量使用了表格和數字,文字也多以白話為主,與傳統士大夫風格大不相同——瓊海軍對大明王朝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就連這份彈劾瓊海軍的奏章,撰寫者為了增加說服力。也不得不采取了類似於瓊海軍公文的格式,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根據那位官員的報告,最近京城市面上「洪武通寶」銀元流通的越來越多了。這些銀幣鑄造精美,份量十足,一枚銀元相當於五錢白銀,很多商家甚至拿它當砝碼用。在市面上極受歡迎。就其本身而言這種銀元是極好的貨幣,可問題是它並非由官方出品!

明代的錢制並不完善,自從寶鈔爛了大街之後民間流通便以銀為主。銅錢輔之。有錢人家把手頭散金碎銀鑄造成大錠子便於儲藏並不稀奇,需要使用時再剪開,也有富貴人家年節時鑄造些金銀小錢掛在孩子身上當作吉祥物。但從沒聽說過有誰敢把銀子鑄造成標准錢幣拿出去流通的,更不用說在上面堂而皇之鑄以年號了!

可那伙短毛偏偏就這么大模大樣的干了。而且還干得風生水起。曾有些地方官想要禁止民間用「短毛銀錢」交易,但人家說他們這是在用銀而非用錢,朝廷不見得不給人用銀子。那如果要求將銀幣剪開當碎銀使用呢?——且不說剪開之後就要增加火耗費用的損失,不可能有用戶願意承擔。光憑銀幣上那張長長馬臉——據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頭像,誰敢去剪太祖爺的頭?

托了朱元璋頭像的福。「洪武通寶」銀元在各地傳播的相當順利,各地官員即使明知道這玩意兒不太妥當,卻也找不出理由來查禁——關鍵在於,朝廷本身對此的態度也很模糊。並沒有查禁的要求。如果是對一般普通人,這種官方沒允許的事情干了肯定屬於犯法。可對於象短毛這樣強悍的主兒,既然朝廷沒正式反對。那就沒人敢去找麻煩。

那么短毛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把白銀鑄成銀幣呢?那位官員也作了非常詳盡的分析調查。一般來說私鑄貨幣無非是貪圖貨幣實際價值與面值之間的差價——比如有些偷融銅器私鑄劣質銅錢的私商,就是利用貨幣面值高於鑄幣花費來牟利,不過在大明朝能這么干的人很少,因為明帝國本身就是最大的劣質銅錢制造商——各地寶泉局鑄造的錢幣最初幾批含銅量還高一些,但越到後來摻雜的黑鉛就越多,從早期的銅九鉛一到後來銅五鉛五,甚至更低,於是在民間銅錢的交易價值自然也是一跌再跌——當年洪武,永樂年代含銅量高的大錢每七百文就能兌換一兩白銀,而萬歷年以後鑄造的劣質鉛錢則跌到了兩千一百文兌換一兩白銀。

在正大光明的官方劣幣面前,民間私鑄貨幣無利可圖,反倒是把早年含銅量高的好銅錢融掉鑄造成銅器出售來的更有賺頭,長久以來大明官方主要打擊的也是這種行為。而短毛如今反其道而行之,莫非他們真是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