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零 旅順口(上)(2 / 2)

「這他娘的也能叫軍隊?」

不止一個人發出了這種疑問——根據先前那些逃來威海的難民匯報,說旅順這邊全民皆兵,所有人都屬於東江軍成員,是可以上戰場的。但此時眾人眼中所見,卻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老弱病殘。其中以老人和小孩子居多,偶爾有幾個稍顯年輕些的不是殘疾就是女性,根本看不到一個青壯年。

那些人的穿著極其破爛,看樣式倒是明朝的軍服鴛鴦襖形制,但早就破敗的不成樣子,原本應該是紅色的面料全都褪了色,只剩下外面薄薄一層,里頭胡亂塞著干草用以御寒。而更讓人詫異的他們腳下都沒穿鞋!只看得這邊眾人感到腳底板陣陣發涼——要知道這會兒差不多已經算是冬天了。在威海那邊早晚天涼的時候地上都已經會起冰霜,更不用說這里。肖朗他們穿著防水的大皮靴踩在這遼東地面上還感覺冷颼颼呢。而眼前那么多人居然沒一個穿鞋的,全都是光著腳丫子站在泥水地里,天曉得他們怎么能吃得消。

那些人手中也沒有武器,只是拎著籃子,布兜之類,里面隱約有一些從沙灘上揀拾來的貝殼淡菜以及可食用的海藻——他們原先顯然是在這里搜尋食物。不過從大都空空盪盪的容器來看,收獲很有限。

對於旅順守軍的糧食緊缺狀況,肖朗等人事先倒是深有了解——無論聽那些逃過來的難民述說,還是根據歷史文書所記載,都對於這一時期東江軍的糧食供應之窘迫都深有刻劃。歷史上東江軍的失敗與其說是被敵人打垮,還不如說是被明朝放棄的——對於一支缺乏自力更生能力的軍隊來說,後方若不能提供足夠支援,尤其是連糧食供應都不能滿足,那這支軍隊喪失戰斗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故此肖朗等人在出兵前對此也早已有了預案:在第一批掩護部隊順利登陸之後,隨後第二批過來的小船上便不完全是步兵,而是運載了大批的竹籮筐。筐子里滿滿堆放著香油芝麻燒餅,白面饅頭等食物。都是在登船之前就由吳南海負責的後勤部門做好,剛才又特地在船上加熱了一下,直到被拖上沙灘還是熱氣騰騰的。

這些食物的號召力遠比大明旗幟還要管用得多——剛才陳俊他們升起明朝旗號時,那些人還只是在遠處觀望。可當第一筐饅頭燒餅被拖上岸,甚至不用這邊招呼,那些人就全都主動圍攏過來。在瓊鎮士兵的管理下排出了一條歪歪扭扭的隊伍,開始按序領取食物。

就在沙灘上的秩序開始井然起來的同時,肖朗也終於見到了對方的接洽人員——他剛才一登陸就派出了一名聯絡員。那人原本就是旅順東江軍成員,還是個小軍官,不久前逃往大陸,原想是去登州的,卻順水漂流至威海。

大多數成功逃到大陸的人是絕對不肯再回來的,但這一位卻是例外——他說自己前往大陸並非逃跑,而是為想要尋找援軍,再殺回遼東來。無論這番話是真是假,至少對上了肖朗的心思,於是肖朗出兵時便帶上了他,讓其充當雙方的聯絡人。

有本地人協助效率果然提高不少,不久之後便見那聯絡員帶著一名軍官模樣的高壯漢子走了過來。之所以能看出他是軍官,卻是因為那人頭上好歹頂了一只頭盔,看起來應該像是軍官所用型制。但他身上卻並沒有甲衣,就披了一件破破爛爛的鴛鴦襖,穿的還沒旁邊聯絡員好呢——後者爬上威海衛沙灘時是光屁股的,不過由於他不肯加入瓊海軍,後勤人員只好給他找了一套明朝軍裝穿上——威海衛倉庫里這種軍服還挺多。而且因為根本沒人穿,全都是簇簇新的,結果這位老兄現在看起來反比旁邊那個要威風多了——盡管後者官位遠比他大。

於是來自海南的瓊海鎮軍官與大明東江軍將領就在這么一種環境下見了面,不管怎么說雙方好歹是在一面旗幟下作戰的同袍。肖朗雖然很看不起明朝官吏,對於這些戰斗在遼東前線的明朝軍人還是頗為敬重的,於是上前鄭重行以軍禮,而對方也已抱拳禮相還。之後互通姓名官階,肖朗自稱「瓊海軍第三團第一營營長」的職務固然是讓對方莫名其妙,而那人所報出的名字也讓肖朗著實吃了一驚。

——他自稱名叫尚可義,為旅順總兵官黃龍的部將。肖朗吃驚之下加以詢問,果然聽到他還有個兄弟名叫尚可喜,現任廣鹿島副將。而且他們老尚家兄弟眾多,除了尚可喜駐防於外,另有尚可進,尚可愛,尚可和,尚可福,尚可位等好幾個,大都在黃龍麾下為將。但在多年征戰中已經死了好幾個,連同他們的父親尚學禮都是死在與後金兵的戰斗中。

-------------------------------------

感謝讀者屋島大叔,真沒想到還會有朋友打賞。

o(n_n)o(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