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零 福利(2 / 2)

——官場中的事情,向來是講究個「無例不興,有例不廢」,你錢尚書今年做了好人,發一票福利下去,讓大家開心了,可明年呢?後年呢?後面的歷任尚書要不要把這規矩持續下去?要的話從哪兒弄錢來?

——連清水衙門禮部都給下屬發福利了,那吏部,兵部,刑部,戶部這些向來公認的肥缺單位要不要跟上?這些單位都發了,那諸如督察院,翰林院,欽天監等更加「清水」的衙門又咋辦?人家平時就沒什么錢,這回豈不是平白無故又多了一大筆開銷在頭上?

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考慮,錢閣老這一回的行動可算是在京師官場中丟下了一塊大石頭,不但在短期內激起了極大波濤,引發的漣漪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散去。官場上最忌諱這種獨來獨往的作風,以江左錢牧齋好名又偏軟的性子,按理說通常不會這么輕率行事的。但這一回,即使當著一些故交好友的面,錢謙益卻也表現的頗為雲淡風輕:

「不過從瓊鎮那里得了些新鮮玩意兒,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僚屬共享罷了,何必顧忌那許多?」

看到老錢如此逸興飛揚,旁人只能默然,最多在心里嘀咕幾句——你老人家跟短毛關系那么近,靠上了那么硬的後台,當然是沒啥顧忌了,俺們這些沒後台的可咋辦?

事到臨頭,再難辦也得辦啊——不管那些部堂老爺們私下里如何抱怨,最終他們卻也只能跟著錢閣老的步伐走,設法弄些錢來,給部下們發上一票「福利」。

京師部堂,作為封建王朝的核心權力機構,真想搞錢還是很容易的。以往每年到年終歲末,也正是下面人向上頭大送孝敬的時候。以前沒這習慣,不是因為那些官老爺們清廉,而是他們只管自家私人撈好處,壓根兒沒有「單位集體」這種概念。而這一回,迫於輿論風潮,那些部堂老爺們不得不把原本完全為自家獨占的好處拿一些出來,分潤給下頭。

而這其中,以陳大雷為首,一批「北京大市場」工作人員的賣力推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們這段時間一直游走於諸多部堂權貴中間,大力推銷那種在大市場中專用的「購物券」,而且按照茱莉所制定的促銷模式,給出了很大的優惠——面值一千元,也就是五百兩的購物券,實際打九折,只要支付四百五十兩白銀便能拿到。而如果是關系更近的部門,則只要四百兩便可,八折優惠。

可別小看這一成優惠,在京師里還頗引起一番小小波瀾呢——能拿到說明跟短毛關系近。京師里除了禮部錢閣老,也就少數幾家能享受了,比如陳濤本人掛名的欽天監,或是前段時間頗有交往的兵部張尚書,吏部周尚書,錦衣衛駱指揮使等——陳濤那次夜游北京城,跟不少北京高官算是有了一面之緣,之後就算他自己稀里糊塗仍不在意,人家可都記在心上了。陳大雷再打著陳濤旗號上門拜訪時,得到的待遇便與以前截然不同,大規模使用購物券,也就是從這幾家開始,並迅速在京城里推廣開來的。

每一家訂購個一千兩,兩千元的,分配到下面小官吏頭上,地位高的拿五十一百,最底層的其實也就能拿個十兩二十元左右,但他們都已經很滿意——和若干年後的社會一樣,這些底層小公務員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上面人大塊吃肉,能給他們分上一口湯也就滿足了。以這個年代的物價水平,十兩銀子已經可以讓尋常人家過一個很殷實的肥年。而且在大市場中,各種新年大促銷,大優惠活動又可以讓那些購物券表現出更加超過其面值的購買力來。至少,在那些客戶們眼中,他們是占到便宜了。

隨著購物券大批大批的散發出去,大市場中也很快變得熱鬧起來,陳大雷身上的擔子一下子加重了好多,整天忙得腳都不沾地。不過忙歸忙,他心里可是熱乎乎的——按照與瓊海貿易公司的約定,今後他便是這北京大市場,乃至於整個北方大區的總經理,手中將要掌握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資金額度,比在呂宋的本家可要強的多。

唯一讓他有些郁悶的,就是大市場中雖然已經人來人往,生意做到飛起,可卻連塊正式牌匾都還沒掛起呢。連帶著他也不能轉正。

曾有旁人向他問起是怎么回事,得到回答的大市場如今還不算正式開業,僅僅是在「試營業」而已。真正開張,還要等著從瓊海貿易公司本部派過來的正主兒親自掛牌,才算數。(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