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四 路上(2 / 2)

小女孩被帶到隊伍里時正是中午時分。人家看到「吳助理」帶了個小姑娘過來,也不問來歷身份,先問一聲有沒有吃過飯。聽說沒有便將她們帶到餐桌前,端來一個大木盤子,里面是每人一份的飯食車隊里有專門帶火爐的配餐車,保證在路上也能吃到熱食。檔次倒都是一樣的。不管代表團里那些「真短毛」,還是負責警戒護送的警衛連,都是吃的同樣東西。

所以那小女孩也是得到了一份標准餐。按照瓊鎮標准這只是很普通的簡餐:一葷二素一湯,米飯饅頭隨意。這一點那位吳尚宮也習慣了,端起餐盤很快便吃了起來,但小姑娘卻頗為不知所措,即使看到別人都開動了,她依然傻傻盯著眼前套餐呆。

「怎么,飯菜不合胃口么?」

旁邊吳尚宮很快注意到她的異常,用很和善的口氣問道。在宮中多年,她在這些小細節方面是非常注意的,畢竟誰也吃不准今天還被臭罵罰跪的黃毛小丫頭明天會不會一舉成為某宮娘娘,多栽花少栽刺乃是宮廷女官的生存本能。而這位又是雇主明說了要收作徒弟的,當然更要客氣對待。

那女孩子先是有些害羞,後來終於被吳尚宮的態度軟化下來,方才小聲說只是有點不敢相信這么好的飯菜是給自己吃的。吳尚宮看看菜品,也沒覺得什么特異的:葷菜是紅燒獅子頭,兩素分別是炒青菜和三鮮干絲,再加一個番茄蛋湯,顏色倒是紅紅綠綠煞是誘人,卻也沒什么特別出奇的地方。

不過轉念一想,吳尚宮卻又啞然失笑,心說自己這幾年跟著短毛享福享慣了,倒忘記大明本土是個什么樣子這個時代的大明朝,哪怕地主之家其實也儉省得很,就算這小女孩家中略有產業,也不可能天天見葷。更不用說在北方地區女子向來受到歧視,有些地方甚至連正規筵席都不允許女子上桌的。

於是便溫言安慰了幾句,告訴那小姑娘這些就是她的份例,在這里大伙兒都是一樣。還把自己那個餐盤展示給女孩子看了。這樣果然安撫住了對方,讓小姑娘放下疑慮,安心吃起午飯來。

稍後,當吳尚宮帶著滿嘴油光光的小女孩去見王嬌嬌時,心下還暗暗納罕了一回這個七八歲小姑娘居然真把一份成人套餐全吃光了,一點沒剩下。

所謂民以食為天,瓊海軍在對外交流過程中,請人吃飯這一招總是屢試不爽,哪怕是原本處在敵對狀態的俘虜,戰犯,吃上一頓好的,對抗心理也基本能消失大半。對這個十歲不到的小女孩,這種手段也一樣有效。

在把肚子填了個滴溜圓以後,原本縈繞在小姑娘心頭的恐懼也基本上消失,帶著滿滿對「南方短毛」好吃好喝的羨慕之情,女孩跟著吳尚宮去和她未來的老師見面了……

王嬌嬌新收了個學生的事情並沒有在代表團中激起太大波瀾,盡管大家都覺得這位王大小姐有點想一出做一出,但她以前這么干的突兀事情也不少,所以也沒什么好驚訝的。除了胡雯出於婦聯主任的敏感性和副團長的責任心稍稍過問了幾句外,其他人對於隊伍里忽然增加一個本地女孩毫不在意。

他們更操心其它切身問題比如糟糕的道路和惡劣的住宿條件等等……這些才是最讓現代人頭疼的事情。

天津到北京之間的大宗貨物運輸,在明代主要是走的水路,從通縣至天津的白河,也就是所謂北運河。北運河本來已經頗有淤塞了。但最近一年來,由於從天津港運往北京的貨物遠歷年全是南方貨,而且明顯是將來只會越來越多的架勢。再加上貨物上還打著皇家貢品的旗號,受到了王承恩王公公的親自關照,以及與瓊海軍合作的那家車馬行也舍得花錢打點……幾項因素綜合之下,沿途官府都多多少少組織人力進行了疏通,使得北運河的通航能力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善。

而從天津前往北京的官道也基本就是沿著北運河走的,本來與瓊海軍合作的那位車馬行老板還特地為瓊鎮貴人們准備了船只,不過郭逸等人只看一眼就謝絕了冬天還能在運河里航行的船只都是又小又矮,人在里面基本只能坐卧,身體都挺不直。更不用說這些船只的移動多半是要靠沿河水夫拉纖,度也慢的可憐。還不如乘坐自家馬車舒適快捷。

但所謂「舒適快捷」也只是相對而言,盡管代表團所乘坐的馬車已經是采用了這個年代所能達到的最佳技術,強烈的顛簸與震動依然讓車中旅客們難以忍受,在旅行的頭一天里,時不時就有一輛馬車忽然停下,從里面沖出一個或兩個人來,跑到路邊去嘔吐一番。對此大伙兒只能用一句電影台詞來自我安慰:「吐啊吐的就習慣了。」

白天道路不好走,晚上住宿也是個大問題。正如陳濤提醒過他們的:官道沿途雖有驛站,但那衛生條件卻絕非現代人能夠忍受。即使寒冬臘月,跳蚤臭蟲依然活躍於床第之間,哪怕代表團晚上更換了自己攜帶的被褥鋪蓋都無濟於事。

如此日夜折騰一下,才到第二天時代表團所有人就都沒了精神。團隊中原本有幾位現代時經常往來於京津之間的同志,在第一天時還能高坐馬上,東張西望到處尋找地標,比較現代與古代的不同之處,如今卻也一個個蔫了吧唧的低頭趕路,再沒精神顧及其它了。

好在這段路畢竟不算長,京津之間直線距離一百二十公里,現代時才不過一個小時車程而已。換了代表團的馬車隊,度再怎么慢,每小時十幾公里還是有的。冬天日頭短,這幫人又甚是懶散,每天只走三四個鍾頭,但再怎么拖拖拉拉,前後兩天功夫,到了第二天傍晚時分,遠處那巍峨高聳的北京城樓還是呈現在眾人面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