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二 君前奏對(上)(2 / 2)

「與瓊海市場設在一處么……」

朱由檢沉吟起來——北京城中的這處瓊海市場最近可是不得了。隨著瓊市坊倉庫群的陸續啟用,以及短毛大部隊的到來,其物資供應數量比起原先一下子有了本質上的提升。而那里的性質也從主要是供短毛「駐京辦」使用的物資供應站,跟短毛或者宮廷沒關系的進不去。到現在已經逐漸在向購物中心的方向轉變,就連普通人也能進去購物了——只要你有錢。

這一變化給北京城帶來的沖擊那真是非同小可——作為大明帝國的都城,在北京城中的富貴人家那絕對是居於大明之冠。而另一方面:明朝末年。北方地區,又是大冬天。這幾個因素疊加起來。哪怕是大明京師,其物資匱乏程度也達到了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絕對是無法忍受的程度——這還是指的那些富裕人家。有錢買不到東西,沒錢的更不用提。

於是,當瓊海軍以現代物流的觀念,將大量南方貨品通過海路,運河,以及四輪大馬車送到京城之中,並且不設任何政治條件的,向那些有購買力的人群敞開供應後,引起的反應真只能用「撒鹽入油鍋」來形容了。哪怕這家市場才剛剛在年節期間開業了一個月都不到,哪怕它現在還只是在所謂的「試營業」期間,卻已經成了為最近所有京城上流人士目光的焦點,談論的核心。所有人都以能進去逛一圈,買點南方貨品為榮,以至於當下不得不跟明光堂一樣——如果不是身份特別高,來頭特別大的顧客,想去購一趟物還得提前預約。

瓊海軍雖然並不刻意走上層路線,但他們的產品檔次和價位都擺在那邊,雖然在現代人眼中已經是非常平民化了,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底層貧民自不用說,北京城里一般小門小戶也不太能消費得起的,那些富貴人家才是他們最主要的客戶群。

再加上這些貨物中許多又是打著「宮廷御用」名頭過來,以此免除沿途種種敲詐勒索和苛捐雜稅,另外就是最好的商標廣告。而既然借用了這個名義,當然也要向皇宮中有所表示——在貿易公司的物資調撥計劃中本就安排好了一定比例份額,是作為「代言費用」無償提供給紫禁城里使用的。王承恩作為宮廷負責後勤的總管與之交接,於是最近這段時間他可算開了眼了,在瓊市坊里見到的物資流通規模絕對超過了他的任何想象。

以至於王公公有一次喝多了私下里跟親近的干兒子小太監吐槽,說從前九千歲魏公公當權的時候總想把什么好東西都往宮里扒拉,搞得全天下都民怨沸騰。而他在這一個月中從短毛那兒拖進宮的東西其實一點不比魏公公那會兒少了,但人家卻給的高高興興,而且街面上也不見任何抱怨,士民反皆以能用上與皇宮中一樣檔次的東西為榮——這就是人家的本事啊。

這么多物資拖進宮來,光皇帝一家子肯定是用不了的,王承恩也不是魏忠賢,沒膽子統統將之中飽私囊,至少不敢私藏太多,所以大部分物資還是提供給了整個紫禁城中的人群在使用——比如現在紫禁城中銅鏡已經很少有人用,就連最底層的小宮女都能到公共的大穿衣鏡前整理一下儀容。若是願意花些私房錢,買上一面蛋圓形的玻璃小手鏡用於梳妝打扮也是極好的——對於在宮廷里生存的女孩子來說,儀態姿容可是決定她們命運的大事,說不准哪天就對上了皇爺的眼呢?

又比如周皇後最近整天琢磨著該給哪幾座宮殿優先換上玻璃窗,以及配上貼瓷磚帶上下水和陶瓷潔具的盥洗室……等等。反正只要在瓊市坊的那一千兩免費額度之內,就不需要宮廷另外出錢——原本這個「免費額度」只是為了買蔬菜瓜果而設的,但後來在瓊市坊中逛了幾次之後,王承恩立馬發現原來短毛能提供的可不是只有食品啊!皇宮里需要的東西也遠遠不止一些反季節蔬菜。海南島上以後世技術和理念生產的大量工業制成品,日常生活用具,這些才是瓊海大市場最能吸引明朝人的商品呢。即使大明皇宮之中,也不例外。

於是在紫禁城中,衣食住行許多小地方,如今其實都在逐步的「短毛化」,大量來自南方的生活用品,正在迅速深入到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朱由檢本人還沒察覺到這一點,但他至少能感受到自從那處瓊市坊開張以後,宮廷中許多細微之處正在起變化。再加上皇後貴妃家里都有人在京師,以及錦衣衛和內廠的人時不時也稟報一些關於瓊市坊的消息進來,朱由檢對於短毛最近鬧騰出來的那些動靜並不陌生。

「如果是和瓊市坊設在一起的話,倒是不大可能作假……」

用不著錢謙益再引導,朱由檢自己就做出了這個結論。瓊市坊里那些雖然川流不息,卻依然能保持著堆積如山狀態的貨物,足以打消任何人對短毛的懷疑了。他們在那邊開一家銀錢鋪子收鑄金銀,肯定沒人會懷疑他們造假或玩短斤少兩之類把戲——在朱由檢的心目中,短毛的「銀行」無非也就是跟當鋪差不多的機構,撈錢手法應該也差不多。

就這樣他們居然還寧肯花三十萬兩銀子……而且是每年三十萬的代價來向朝廷買一個錢幣上的名正言順,也真是夠大方的。

朱由檢其實是個性情非常急躁的人,一向就不怎么善於掩飾自己脾氣。這回能忍到現在已經是很不容易,到此時終於直接表達了看法:

「既然他們說的話可信。那以三十萬兩銀子,允許他們在瓊州府自鑄銀錢……看起來朝廷倒是不吃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