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八 新的合作(六)(2 / 2)

「是,先從煤炭行業開始,接下來還打算搞水泥廠和磚瓦廠。而根據龐雨他們在東北的布局,我軍即使撤離旅順以後,那邊也仍然可以向京津地區提供大量優質木材。而一旦磚瓦水泥和木料這些基礎建材能夠充分供給……那咱們接下來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很宏大的策略,可你有沒有考慮過——在北京建立起這么大的產業規模,和我們的總體路線是否符合呢?」

「呃……」

這句話還真把林漢龍給問住了,包括旁邊郭逸也是,他們兩人一心只想著擴大規模增加效益,倒是沒考慮到此節——理論上,他們這幫人來北京的最初目標只是娶媳婦,娶完媳婦就要回南方的。

沒想到在這里混啊混的,忍不住便想要大展拳腳了——關鍵是這邊各種條件真的太好了。作為大明帝國的京城,本時代最主要物流通道京杭大運河的主要服務對象以及終點站,無論在官方還是民間,京師這里都絕對不會缺乏市場和商機。

而偏偏明朝人本身的商業意識和手段又極其落後,林漢龍和郭逸在後世社會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專業人士的,在這里卻已經足夠被視為經濟奇才了。包括他們現在結交的那批人——官僚階層,勛貴階層,以及宮中大貂璫等等,全都是大明帝國政治生態圈中最頂尖的那一批……種種條件綜合起來,在這里不發財那真是沒天理啊。

於是乎,瓊市坊這個原本只是作為京城辦事處和物資供應處的小站點,在不經意間卻成長為京城商圈中的巨無霸。而為了維持它的生存和發展,不停擴張成為了最佳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方針。

可是,當他們跟大明帝國牽扯如此之深的時候,整個瓊海軍的戰略勢必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別的不說,在天津和京師這里擁有了大量產業之後,他們以後再跟大明帝國打交道,還能動不動像以前那樣大喊「登陸天津港,殺進北京城」了嗎?

——當然不用了,因為貿易公司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可是,這真的完全一樣嗎?

「……誒,照這樣思路考慮的話,我們瓊市坊能發展這么順利,是不是也有明朝方面故意引導的緣故啊?周延儒那幫人搞經濟不行,玩政治可全是老手!」

漫畫家王晨忽然插入的這句話,更是讓會議室中一時陷入到寂靜之中,大家互相看看,臉上都顯出幾分沉重之色。尤其是商貿系統的那幾位——瓊市坊這段時間的大發展,即使在貿易公司內部也是非常亮眼的存在,當然也是他們的最重要的成績。但是如果被人解讀為是明王朝故意放水的結果,那這份成績可就要大大縮水了。

沉寂了片刻,卻是一向不摻合這些事情的王嬌嬌先開口——她很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你們還真是想太多——將來就算有什么麻煩也是委員會那幫人該考慮的,我們這里反正把工作做好就行了,這難道還能有錯?」

被王嬌嬌這么一點,林漢龍也立馬點頭:

「就是!既然派我們到這里來了,那就盡量把這里的局面作大作強。後方要有不同意見,無非再上全體大會辯論罷了。這總體路線本就人為制定的,根據形勢作出調整也很正常。咱們用商品打通了前往大明京城的道路,後方那幫人難道還非要用火炮再轟一遍才行?——你說是吧,郭委員?」

在座眾人中唯一的委員會成員郭逸只能無奈聳聳肩:

「你們把話都說完了,我還能說啥呢——向委員會打報告的事情我來干吧,咱們這邊還是照常運作就是。」

「嗨,不錯,有擔當,這才像個管理委員的樣子么。」

林漢龍嘿嘿笑著誇了一句,之後大家的心情終於徹底放松下來,又開始熱火朝天的討論林漢龍這份計劃——搞煤炭產業,搞建材行業,根據後世的經驗來看,這兩項絕對稱得上是暴利行業。而即使在這明末時代,和衣食住行沾邊的也不會沒生意可做。

——北京城作為大明京師,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全天下有權有勢的大都聚集在這里,照理說這京師里早就該塞滿啦——就好像後世共和國的首都北京,才建國七十年不到,攤大餅都攤到了七環以外,將近一千公里周長的范圍了。

而作為大明首都的北京城呢?從成祖遷都到這里已經二百多年,不要說嘉靖年間才新擴建出來的外城,就是原本內城所在,也依然有許多大片大片的白地空在那里。不是說沒人占——這些地皮大都是有主的,但占下來容易,有權就行。可真正要將其建設起來,那可是要花費大量真金白銀的。

這個時代的運輸技術和建築技術,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絕對是落後到極點的。而且花費還無比巨大——解席在遼東給尚可喜洗腦,說他砍一根木頭拖到京城能賣到幾十甚至上百兩銀子,並不完全是在忽悠他,那確確實實是京師木材行里的報價。

當然這是指那些能做為梁柱主材的大木,可就算是一般雜木也並不便宜——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平民家庭,在孩子出生以後都習慣在房間屋後種上幾棵樹,等孩子長大成家要起房子了,樹木也正好成材,便可以砍下來作大料,這便省下了最大的花費。至於牆壁多半是夯土牆,泥土遍地都是,自家有把子力氣就成,屋頂用茅草蘆席湊合,這些倒不怎么花錢。至於土地,那反而最不成問題,從來沒聽說造房子沒地皮的——哪怕在京師中也一樣。

但如果是想要蓋正兒八經用磚砌牆,用瓦鋪屋面的房子呢?這花費可就大了去了——歷史上魏忠賢重修三大殿,光向朝廷工部就報銷了五百七十多萬兩白銀,還沒算天啟自己的內帑投入。另一個例子則是《紅樓夢》中賈府修大觀園,花費了兩三百萬,把林黛玉父親的遺產基本花光,賈府自己也差不多成了空架子。

——當然在這兩個案例中,很大一部分費用是被貪污掉了。但這年頭造房子的材料和工程費用極高卻是不爭之事實。林漢龍作為曾經的包工頭,對此自然極為敏感,來到本時空以後也一直在大集體中負責工程方面事務,在這方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所以,由他來制訂擴大京城產業規模的計劃,那無論起初途徑是什么,最終的目標,肯定都是在這個明末時代恢復他的老本行:做包工頭,搞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