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二 書信(2 / 2)

——同樣作為瓊海軍的直轄屬地,威海這邊當然也收到了委員會所發出的清查指令。不過在威海這邊肯定沒有外勞問題。他們招募的全都是貨真價實中國人,來多少要多少,全收。

自從登州一戰,瓊海軍在山東建立基地以後,招募勞工便一直是這個基地的主要任務之一。登州那邊十余萬難民被「消化」完畢,難民營撤銷後。威海衛便接過招募大旗,成為瓊海軍在中原大陸上最主要的一個人員聚集點。

雖然沒有再發生類似於登州之變那種大亂,但這幾年來,陸陸續續零散來到威海,並通過此地輾轉前往南方的移民仍然有數萬之多。這其中大部分都是衣食無著,打算去海外碰碰運氣的窮人。但同時也有一些家中略有資財,並不缺乏膽略,敢於去海外闖一闖的小商人,小業主成群結伙來到此地——經過這么長時期的宣傳,以及北京那邊的開拓和炫耀,去短毛轄下討生活,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已經不再僅僅只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總算有些人開始相信短毛那邊有發財機會的說法,並且敢於親身實踐了。

相較於民間人士的小心翼翼,官方人員行動起來就要大膽許多——這里的官方並非單純指大明朝廷,而是那些擁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大佬們,比如地方督撫之類。

眼看著以錢謙益為代表的東林黨近水樓台,從瓊海軍這邊撈到了大量好處,其他政治勢力對於和短毛打交道自也是極感興趣。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走北京那邊的關系,本來瓊海軍在北京那里設的「駐京辦」就相當於一個外交機構。與大明朝廷,地方實力派打交道的任務是那邊負責。

而威海這邊,主要還是一處軍事基地,外加吸納民間勞動力,以往跟明朝官方打交道的次數並不多——但凡事終究有例外,大明官場上聰明人甚多,終究還是有人想到除了北京那幫公侯女婿之外,短毛軍還有另一股力量,也在大明的土地上。

此刻擺在龐雨面前的這封信,便是來自於這樣一位聰明人之手……嗯,絕對是聰明人:他當前的身份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陝西三邊總督」。而在若干年後,他更將會成為大清帝國實質上的宰相,親手滅亡南明的首席功臣。

——他的名字叫做洪承疇。

忽然接到這么一位歷史名人的來信,龐雨心中還是有幾分小激動的。要說明末諸臣中,單以治事才能而論,他們平時內部談論起來,基本上還是公認要以這位洪亨九為最高。只可惜他的才能在崇禎手里並沒有能發揮出多少,最終卻是要通過滅亡自己的故國來得到表現,也委實讓人感到遺憾與惋惜。

以後的事情姑且不論,至少這位洪總督當前可是位高權重——年初的時候,崇禎皇帝解除了五省剿匪督辦陳奇瑜的職務,而將這項職責一並委任給了陝西三邊總督。由此洪承疇獲得了指揮明帝國中西部地區大部分軍隊的權力,當然同時他也要對這一地區的軍事安全負責——主要就是針對越來越厲害的流寇。或者按後世的說法:農民起義軍。

聰明人辦事的特點就是脈絡清晰,洪承疇顯然很清楚皇帝交給自己的責任——剿匪。而剿匪最重要的條件,當然就是要有軍隊支持。大明帝國的軍隊在目前階段,總還是比流寇要強一些的,但卻也強得有限。

歷史上洪承疇靠這支軍隊確實壓制住了農民軍,但期間還是經歷了不少波折。後來明廷先後又派遣了盧象升,孫傳庭,熊文燦等一大批名臣與之聯手,方才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幾乎就要將農民軍徹底消滅了——如果不是後金再次入關,逼迫明軍掉頭分兵的話。

不過對於洪承疇本人來說,他可不想別人來分薄他的功勞。只要有可能,他還是希望能獨力把陝西亂匪壓下去的。光靠大明本身的軍隊肯定做不到這一點,但洪承疇的眼中可不僅僅只有明軍……

——在這個時空,大明王朝的軍隊序列中,可還有那么一支武裝力量,擁有無比強大的戰斗力,連建奴韃子都不放在眼里的。雖說官場上都說他們是一伙驕兵悍將,朝廷其實並沒有調動他們的能力。但對於洪亨九這樣的人精來說,任何勢力,只要能溝通,能談判,便都可以利用起來,無非利益交換罷了。

——他很清楚短毛要什么,他手頭恰巧有這樣的資源,而且還非常充裕……

…………

「洪承疇打算賣人口給我們?」

那封書信中寫的比較委婉,但在龐雨等人在討論的時候,眾人還是一眼看出了其中的實質:無非還是用人口交換資源罷了。如果瓊海軍願意親自出兵,象當初解決登州叛亂那樣協助大明朝廷處理掉陝西流寇,那當然是最好了——洪總督許諾:到時候可以把所有流寇,連同他們裹挾的亂民統統交給瓊鎮處理,你們帶到哪兒去都行。

或者退一步:他那邊也可以把俘獲到的流寇及其家屬,亂民押送到山東來。用這種方式換取瓊海軍的先進武器,比如火炮和火銃之類,乃至於糧食,布匹等軍用物資也是多多益善。

不管表面用什么理由,實質上還是在販賣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