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三 千里迢迢(2 / 2)

眾人都已經仔細閱讀過那封信,不得不說,洪承疇這個人確實有能耐,他與瓊海軍以前從沒接觸過,卻顯然對他們做過非常詳盡的了解。書信中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是深悉人心,提出的條件令短毛們很難拒絕。

——只要瓊鎮同意接受,並且願意提供糧食支援,陝西方面可以負責把人送到山東。而要求交換的物資也不一定是軍事用途。對糧食和布匹這類民生物資的需求量反而更大。很明顯,洪承疇非常清楚陝西民變的核心問題之所在。

——人多,糧少,養不活那么多人。

大明朝進入到崇禎年,可以說真是天災人禍全都來了。西北地區連續數年的大旱災,糧食絕收,導致大批農民失去唯一的生活來源。而關中平原歷經千年開發,本就是生態平衡十分脆弱的地方,當地土地過於貧瘠,根本養活不了那么多人口——這才是陝西民亂不斷的根源。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換了誰上台都一樣。哪怕高迎祥,李自成等流寇得勢以後,唯一的辦法就是裹挾大批民眾向外面打,根本不想也不敢留在關中。

洪承疇身為陝西三邊總督兼提督五省軍務,他很清楚當地的老百姓若還留在陝西,要么活活餓死,要么就是為賊寇所挾,變成令大明帝國頭痛的亂匪。而將其遷往南方,既可以讓他們有一條活路,也能夠從短毛這邊換取到相應的資源,可以說一舉兩得的好事。

只是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治下民眾大批外遷,說明你地方治理的不好,屬於絕對的減分項。所以那些官員根本不顧老百姓死活,也一定要將他們留在原籍。洪承疇能夠打破這一條,主動提出遷民之議,本身可是冒著一定政治風險的。

但至少從這一點上能看出,他確實是個能做實事的官兒。不管後來此人作為如何,至少在這一時期,他還是大明帝國相當少有的優秀官僚之一。

而龐雨等人對於這一條的商議也很快得出結果:他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會議結束後他們便向南北兩邊同時發了電報——如果這項計劃真正得以實施的話,必然又將是一個大項目。不僅僅山東團隊,北京的那批公侯女婿們肯定也要出手幫一把的。具體怎么操作,怎么實施,肯定還需要大伙兒集思廣益,做更進一步的商議和討論……包括向洪承疇集團提供哪些物資,通過什么方式提供,以及如何接收移民……等等諸多因素都要考慮在內,有的好煩呢。

「千里迢迢啊,就算能夠成功,這一路上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吳南海托著腮幫子,看著牆壁上的大明全土地圖沉吟道。他的臉盤子又胖了一圈,龐雨現在都快要回憶不起當初那個在海灘上初次遇見的「精瘦版」吳南海是什么樣的了。這家伙來到大明朝後,最大的收獲大約就是身上這兩百斤的肥膘。

不過吳南海與人為善的好心腸倒是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在這里「吳大善人」的名聲也愈發響亮。龐雨甚至聽說最近山東民間開始流行供奉彌勒佛,而佛像的臉模子卻和吳南海很相像。

暗自搖搖頭,把對他的小小嫉妒心排除掉,龐雨開口道:

「我們救不了所有人,只要盡力而為,便足以心安理得。」

「也只能這么想了……在這個時代,若不能學會自己寬慰自己,心理上肯定受不了的。」

吳南海聳肩笑道,看來他的自我心理調節工作也做得不錯,龐雨對此頗為羨慕。

…………

洪承疇的要求被同時發送到海南與北京,自是又引起了一番大討論。只是,還沒等委員會就這個議題作出回應,一條更加勁爆,也更加緊急的訊息從北京那邊傳了過來。

——後金兵破關!未來的滿清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親自統兵,過宣府,大同,繞過堅城,甚而置邊塞明軍於不顧,率軍長驅直入,其兵鋒直取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