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九 八里橋(2 / 2)

「昨晚不說了么——客戶的要求,不好完全不搭理,但也沒必要全聽。我敢肯定,如果我們現在當真急匆匆沿直線向北京前進,半途中必然會遇到敵軍的伏擊和突襲。」

「這么說我們的局勢很不妙啰?」

解席皺眉道,龐雨則輕輕嗤笑一聲:

「那卻未必,我們又不是什么聽話的棋子。誰規定下棋的蠢貨把我們放入死地,咱們就一定要照著走的?」

「另外,皇太極的策略確實很高明,各種盤外招讓人眼花繚亂。只可惜無論他怎么機巧騰挪,還是破解不了最根本的一個問題……」

龐雨輕輕拍打著身旁的一門火炮,冷笑道:

「任他十面埋伏,我們這顆棋子,他啃不動!」

…………

瓊海軍最終還是向北京城進發了。

恰如龐雨所說:他們畢竟不能完全無視大客戶的要求。明朝君臣這么不顧一切的要求回援,他們必須要給大明皇帝這個面子。

不過瓊海軍也絕不會冒著把自己搭進去的風險,所以什么「一日之內到京師」的昏話是不會去理睬了。部隊的行軍路線也不是走直線,而是仍然原路返回,先回通州,再沿著通惠河繼續向北京進發。

張鳳翼對這條路線自是提出了異議,不過瓊海軍方面既然計議已定,那當然也不會再搭理他。說穿了,他們回師是要給身為大明皇帝的朱由檢面子,可不是因為張鳳翼的要求,區區一個兵部尚書,他們還得罪得起。

更何況龐雨也對他說了,真要直接去北京,半路上必有埋伏,他說出這話時張鳳翼還半信半疑的,然而隨著瓊海軍原路後撤,道路兩旁很快出現了騎著馬的韃子軍哨探,他們三五成群,稀稀落落的遠遠窺視著隊伍。

如果這是一支明軍的話,他們肯定要上來騷擾一下,只需遠遠的射上幾輪輕箭,就可以讓明軍隊伍陷入混亂中。甚至直接崩潰也說不定。當然倘若這真是一支明軍,區區五六千人的隊伍,有三五個牛錄就能正面將其擊垮,也用不著玩騷擾了。

可現在他們面對的可是瓊海軍,一支射程超遠的火器部隊。無論後金還是蒙古的騎兵,都只敢遠遠吊著,在其目力極限范圍之內觀察瓊海軍的行動——要不是被他們的上司以嚴令和厚賞雙重逼迫著,這幫人早溜了。

即使如此,也時不時有運氣不好,或是反應太慢的人倒了霉——瓊海軍是以步兵為主體,但他們並不是沒有馬匹,事實上這支部隊中配屬的騾馬數量恐怕不比後金兵少,也就跟蒙古那種習慣一人雙馬,一人三馬的草原游牧民族不能比而已。

瓊海軍的牲口大部分是用在了輜重隊上,但巡哨和游騎肯定也不會缺乏馬匹。北緯先前帶走了大部分,不過隨著幾個主力團的到來,各團也有自己的偵察和巡哨人員,此時被組織起來,分散在大部隊四周,專門負責對周邊區域進行戰場遮蔽,驅逐對方偵騎。

這些巡哨部隊以班排為小組,每個人都配備兩匹馬,在其負責區域之內一圈一圈來回轉悠,若發現有敵軍出現,便換乘體力充沛的備馬,沖上去來個排槍齊射……

雖然他們裝備的還是「老式」瓊海步槍,卻也足夠讓那些騎射距離不超過三十米的金蒙騎兵知道什么叫武器代差了。對方人數只要少於一百之內,根本就是單方面屠殺,而如果敵人聚集起大部隊想要報復,就往大部隊旁邊靠攏。從主力部隊中派出一個連隊接應下,便足以讓對方知難而退。

隨著陸陸續續的槍聲不斷響起,張鳳翼終於相信了關於後金軍有埋伏的說法。畢竟他也知道:如果瓊鎮的行軍路線符合對方預期,那敵軍肯定不會有什么動作,安安穩穩等著對手踩入陷阱就行。而像這樣摩擦不斷的,肯定是想要施加干擾了。

不過瓊海軍的行動並不受敵軍干擾,他們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調前行。僅用一天時間便退回通州,又在城里休整了一天。次日凌晨,全軍離開通州,沿著通惠河向京師進發。

但是才走了沒多遠,在一處橋頭附近,龐雨走到唐健身邊,向他說道:

「差不多了,就在這里吧。」

唐健頗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周圍:

「就在這里打?這地方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龐雨笑了笑:

「也沒什么特別的,其實對於我軍來說,只要地方足夠空曠,在哪兒打都一樣。只不過這地方,在我們的時代,曾經發生過一些事情……」

他抬手指了指全軍剛剛通過的那座高聳橋梁:

「那座橋建成於正統年間,本名是『永通橋』。但是在我們那個時代,它卻是以另一個名字而廣為人知……」

「那便是『八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