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零 戰爭機器(2 / 2)

實際上這會兒正在發號施令的主要是馬千山,因為這個作戰陣地是以炮兵為核心布置的。五六千人的兵力,按照古代戰爭模式占據不了太大地方,但如果是現代軍隊,將近大半個師的兵力,其作戰寬度少說也有十幾公里了。

瓊海軍既不屬於古代軍隊也算不上現代軍隊,算是介乎於兩者之間,布設的陣地也是不大不小——在習慣於打肉搏戰的明朝將領眼中,他們的陣地單薄到可怕,只要一陣沖鋒便能突破。

但是在習慣於用炮兵威力來衡量一切的馬千山看來,眼下這地方供他騰挪的位置還太少了點。人員過於密集,只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勉強湊合而已。

好在陣地小也有陣地小的好處——只用一兩處炮兵陣地可以完全覆蓋周邊,馬千山找了一處制高點,站上去觀望片刻,便迅速劃下區域,讓炮兵依次放列,同時其余步兵也據此開掘戰壕,布設鐵網,忙得不亦樂乎。

片刻之後,他又找到龐雨:

「你確定對方會從兩路進攻?」

「很明顯么,北緯發來的電報,說一直沒發現兩白旗,而以皇太極的精明,他不可能讓這支部隊錯過決戰的,那必然是單獨組成一隊,等著在關鍵時刻來個兩面夾擊。」

其實對於戰場該如何布置,他們之前都反復推敲過,各種優選方案,備用方案,第三方案……等等,早做了一堆。老馬這時候跑來再確認一遍,不過是為了求個心安罷了——畢竟對於他來說,這個機會也是千載難逢啊,心中難免有些忐忑的。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馬千山便不再猶豫,按照預先計劃將部隊沿著通惠河一線部署開來。雖然通惠河在這一段並不是很寬,也不算太深。但是對於瓊海軍來說,一條壕溝加上鐵絲網便足以構築成堅固防線了。那么一條寬度和深度都足以行船,底部還滿是淤泥的河流,對於這個時代騎步兵的阻攔作用怎么估量都不過分。

這條天然防線上唯一的破綻,便是那座橋面寬度達到了十六米的永通橋,十六米對於這個時代的道路來說絕對屬於通衢大道,敵軍如果從河對面攻來,肯定會把奪取這座橋梁作為最主要攻擊目標。

不過瓊海軍對此也早有准備,倘若對方到時候當真企圖從河對面突襲奪橋,自有秘密武器會讓他們好好喝上一壺。

以通惠河為依托,馬千山排列出了一座較為扁平的陣地。左右兩個團分別扼守一頭,而炮兵陣地則放在了中間,隨時可以支援各個方向。

這個陣地的中央位置看起來較為薄弱,而且把火炮陣地放在這里,很容易誘使敵軍統帥做出中心突擊的決定,但這恰恰是一個陷阱——如果敵軍當真敢這么沖,兩翼便可以打出交叉火力效果,讓不熟悉熱兵器作戰的本時代軍人好好見識一下什么叫火力網。

最後一個團是作為總預備隊,用於彌補各條戰線上可能的失誤,以及向外攻擊時的前鋒。經過一番你推我讓,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第三團,理由是他們在遼東實戰經驗最充足,正適合干這項最繁難的工作。

當然解席對此是不太滿意的,但唐健和王海陽共同決定的事情,他也只能老實服從。於是在下令讓三團指戰員分散開來,協助一二團挖掘戰壕,布置陣地後,解席氣鼓鼓的走到了龐雨身邊,看著他正在跟幾個明朝軍官交涉。

——這幾人正是之前吳三桂留下來,在瓊海軍中充當耳目的心腹家丁部下。此刻眼看大戰在即,他們便過來告辭,准備去向家主報告了。

「去跟你們的小將軍……嗯,還有老總兵打個招呼,今日之內,大約就能決出勝負了。到時候怎么選擇戰機,由他們自行決定吧,相信他們會找到好機會的。」

龐雨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還忍不住輕輕笑了一下,那幾位遼鎮軍將只以為是在鼓勵他們,也連忙陪笑。殊不知龐雨這時候卻是想起了吳三桂歷史上的多次「華麗轉身」,那小子抓機會的能力絕對毋庸置疑,再加上有他精通京畿地理的馬販子老爹帶路,龐雨相信他肯定會在最恰當的時候出現。

等到這幾人翻身上馬,飛馳而去後,龐雨便和解席一樣,也沒什么事好做了。

兩人對視一眼,互相笑了笑,索性便前往永通橋頭,與一幫子「閑散人員」站到一起。

所謂閑散人員,當然就是指那些明朝官員和武將了。雖然這會兒他們也都換上了短毛的綠軍裝,但是對於瓊海軍的整個軍事體系,這幫人是完全插不進手的,此時只能站到永通橋上,免得礙手礙腳。

永通橋的橋面非常高聳,這是為了保障橋下中間一孔有足夠高度,讓往來漕船不需要放倒船桅便可通過。故而在當地素有「八里橋頭不落桅」之說。

而這會兒這地方正好被當作一個制高觀察點——位置高,腳下磚石橋面平坦,站得正好啊。橋欄桿上還雕刻著許多形態各異的石獅子,一幫明朝官員扶欄而立,看著眼前這支軍隊以驚人的速度分散開來,並重新排列組合,擺出了一幅臨戰態勢。

雖然並不能理解瓊海軍將陣型布置成這個樣子的意義,但通過那些軍人們堅定果敢的動作,迅捷嫻熟的配合,那些大明官員至少能感受到——這是一架極為恐怖的戰爭機器。

而現在,它已經張開了獠牙利口,就等著獵物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