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龍顏震怒(2 / 2)

於是,就這般故作鎮定的低頭翻閱,到了十六頁處,李世民猛的一愣。

嗯?

這里還有一首詩。

可這詩……

竟是說不出的熟悉。

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眉……

這……

這不是朕的詩嗎?

陳正泰這個小子,竟將朕的詩也放在了書里。

有趣的是,下頭還有專門此詩的釋義,非常淺顯文字,來表明此時作詩之人此刻的心境。

還有專門詮釋此詩妙在何處。

甚至……再下頭,還有關於此詩如何恰到好處的與格律契合。

在這一頁的最末尾,竟還有一個專門的括弧,上頭備注了兩個字——必考。

必考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凝視著自己的詩,這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近日朝務繁忙,倒是沒有心情作詩了,今日這舊詩擺在自己的面前,再讀一遍,竟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可惜……現在已至秋日,再無春日的心境了,可一讀此詩,還是能遙想到今年開春時的時候。

李世民徐徐地抬眸起來,用一種極復雜的眼神看了王燕一眼:「王卿家,依朕看,此書也完全不是一無是處吧?」

此言一出,百官們頓時嗡嗡的竊竊私語起來。

唐朝的風氣比較開放,即便是在朝會之中也沒有太多的規矩,王燕乃是大儒,又是御史,他既彈劾,肯定是有所本的。

哪里想到,陛下一句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話,直接將王燕頂了回去。

王燕板著臉,頓時覺得自己的受到了嚴重的侮辱,自己是什么人,是大儒啊,出身於太原王氏,老夫說此書劣質,怎么會有錯呢,這豈不是說老夫水平不高?

他正色道:「陛下……臣已斷言,此書一無是處,這其中的內容,簡直不堪入目,臣從未見過一部書,竟是粗鄙如此,莫說登不上大雅之堂,便是看了,都污了眼睛。」

王燕的態度很強硬。

李世民的臉色卻是變了。

朕的詩,哪里粗鄙了?

如此好詩,你不會欣賞罷。

可他畢竟有氣度的人,強忍著沒有發作,只微笑道:「可朕看……此書……尚可。」

誰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當著百官的面,為二皮溝縣公出頭。

王燕神色也是微變,他沉默了片刻,本想索性就這樣算了,卻又覺得眾目睽睽,堂堂監察御史若是退縮,實在面上無光,於是振振有詞道:「臣聽說陛下與二皮溝縣公有私,這不是國家之福啊。」

百官們聽著,也不覺得有什么異常,畢竟這是御史們本就風聞奏事。

可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虎目猛的一張,他看了陳正泰一眼:「陳卿,你有什么話要說?」

陳正泰心知這些東西,那些大儒們是看不上的:「恩師,此書乃是學生嘔心瀝血之作,為的便是教書育人,別無他想,此書之中,羅列了教授人識字的方法,也收藏了許多詩詞的佳作,更有不少極好的文章,若是王御史無法欣賞,這是因為王御史學貫古今吧,這是開蒙的書,王御史看不上也是理所當然,當然,此書雖是開蒙,可學生收錄的一些詩文卻是極好的,堪稱上乘佳作。」

王燕不敢招惹李世民,可聽陳正泰為自己的書辯解,卻是樂了,似笑非笑的道:「汝黃毛小兒,也敢議論詩文?」

陳正泰一臉懵逼……他算是見識到了這等清世族清流的傲慢了。

許多人不禁莞爾。

孟津陳氏近來很活躍,在這個以門第來衡量高低的時代,哪怕陳正泰近來封了縣公,成了皇帝的弟子,他們也自覺的,此人不過是嘩眾取寵而已,因而王燕此言一出,有人暗暗點頭。

也有人皺眉起來,其中一人,面上古板,面色不善,欲言又止,也是一個御史。

程咬金人等臉色也變得不太好看了,本來殺一殺少年人的威風,多一個墊背,似乎也沒什么不好,可現在……人家如此鄙夷這倒數第一的陳正泰,這便令倒數第二、第三、第四們,突然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悲涼了。

殿中出奇安靜了下來。

卻猛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沉寂。

啪……

李世民狠狠一拍案牘,案牘發出哐哐的聲響,御案上的奏疏以及硯台、筆架散落一地,那硯台更是直接翻滾下了案牘,直接磕破了一個角。

李世民勃然大怒,他虎目中帶著血絲,面目竟說不出的沉重。

以往與人為善的李世民,此刻猶如一頭下山的猛虎,身體微微前傾,厲聲道:「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爾為御史,不務正業,成日沾沾自喜,誇功自大?」

殿中一下子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