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君子訥於言敏於行(2 / 2)

「再不能多了,一個已有三斤,再多,只怕沒辦法投擲。」陳東林苦兮兮地繼續道:「太子左衛那里,特意調撥了三十個人來,成日就是練習臂力,可份量再加,就要到了極限。」

陳正泰顯得很遺憾,黑火葯的弊端還是很明顯的。

要嘛加大葯量,可投擲的重量是有限的,火炮當然遲早要出來,可即便是火炮,以黑火葯的威力,依舊殺傷力有限。

當然,也不是說這東西沒用,其實殺傷力還是不小的,只是陳正泰見識過真正火葯的威力,對於這個時代的威力加強版二腳踢有點瞧不起罷了。

雖然對於陳東林而言,威力已經是十分驚人了。

陳正泰只好道:「那就先造,將那三十人依舊留在此,每日練習投擲,這臂力得好好的練,給他們多吃一些好的。」

「喏!」陳東林興沖沖的去了,心里也默默的松了口氣。

至少暫時,他沒有了被拉去鄠縣挖煤的隱患了。

在按著陳正泰的方法不斷研究刀槍劍戟的過程之中,其實陳東林現在也開始學到了這工作的方法,按著這個方法去,總不會有錯的。

陳正泰伸了個懶腰,接下來卻需批一個個送來的奏疏,作為一個小『朝廷』,這詹事府的詹事又已去職,那么作為小小宰相的陳正泰,就不得不假裝看各種的奏疏,然後假裝在治理這個國家。

當然……他所提筆擬定的建言,都是需要存檔的,有時會有御史來查,雖然你這是假裝治國,可是必須得跟真的似的,若是偷懶,少不得御史要彈劾你一本。

陳正泰看著這堆積如山的奏疏,他大致地計算了一下,自己現在批閱的奏疏,可能還是三個月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堆積得太多了。

這就有些好笑了,三個月前發生的事,和我陳正泰什么關系?

可很多事就是如此,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詹事府的建言無關緊要,陳正泰這個少詹事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不過是再注水和磨洋工。御史核實的時候,也清楚上頭的建言就是狗屁,根本沒有任何參考的價值,就算是有參考的價值,也不會有人去理會。

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卻都好像將自己本職的工作當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無論你認真與否,至少表面上的樣子卻要做足的。

這就是政治。

寫了幾個建言,陳正泰終於受不了了,將奏疏一推,伸了個懶腰,心里默默道,明天一定要努力,今日就算了。

其實陳正泰這般磨洋工,左右春坊的屬官卻很急,大家都等著少詹事的奏疏下鍋呢。

你少詹事都不演了,那左右春坊還怎么裝模作樣啊!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便是如此,陳正泰是主心骨,他得假裝自己在治理國家,左右春坊作為輔助的機構,他也需等著陳正泰的建言,而後再將這些建言進行加工,各坊和各司之間,各司其職!

而一旦陳正泰決定摸魚,那么這左右春坊,三寺、八司以及數不清的機構,也得歇菜。

不過陳正泰的心理素質卻是很好,管他們呢,只要年底的全勤獎發足,他們就不會有意見了,噢,對啦,還有購房的補助,也要加大力道。

陳福就在此時進了來,說是秦夫人求見。

陳正泰覺得自己又多找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偷懶理由,於是連忙興沖沖地去見了這位夫人。

這秦夫人一見著陳正泰,便立即行了個禮,隨即朝三個兒子大喝。

這三個兒子竟二話不說,直接朝著陳正泰啪嗒一下跪下了。

陳正泰先是愕然了一下,隨即便明白了什么。

這意思是,秦將軍病好了?

陳正泰由衷的感到大喜,總算沒有白費他的苦心啊。

此時,秦夫人又眼淚婆娑起來,說起這病給秦瓊帶來的折磨,又說起如今大病已可以痊愈,猶如新生一般,這秦家的三個小子,也是感激涕零的樣子。

陳正泰摸了摸秦善道的腦袋,表示了一下善意,最後秦夫人道:「陳詹事恩同再造,夫君便是當牛做馬,也難報萬一了。」

陳正泰謙虛地說了幾句,而後話鋒一轉道:「此事,可稟明了陛下沒有?」

秦夫人便道:「正要去報喜。」

陳正泰則道:「最緊要的還是報知宮中,陛下對秦將軍的傷勢很是關切,得讓他高興高興才是。」

秦夫人道:「我本是要去見皇後娘娘,只是陛下那兒,我一介女眷,只恐……」

「這個好辦。」陳正泰自是明白秦夫人的為難,便大包大攬道:「夫人去見皇後娘娘,我去見我恩師,十萬火急,馬虎不得。」

秦夫人心想這陳詹事倒是很周全的人,她一時留了心,腦海里開始將認識卻又待嫁的姑娘都過濾了一遍,一時竟尋不到合適的,心里默默嘆息,便先頷首:「如此甚好。」

於是陳正泰預備了車馬,讓秦夫人坐車入宮,自己則是騎馬,一道進入了太極門,而後才分道揚鑣,陳正泰便匆匆往紫薇殿去了。

李世民此時正在紫薇殿里低頭批著奏疏,卻很是疲憊的樣子!

這個時候,其實天色已有些晚了,日頭偏斜,紫薇殿里沒人吵鬧,落針可聞,只有李世民偶爾的咳嗽,張千則躡手躡腳的給李世民換了新茶。

待有宦官來道:「詹事陳正泰求見。」

「叫他來。」李世民看著案牘上的奏疏,忍不住伸了個懶腰。

一會兒功夫,陳正泰便興沖沖地進來,笑容滿臉地道:「恩師,恭喜,恭喜……」

李世民瞥了陳正泰一眼,一時驚訝:「昨夜燕德妃產下一女,此事還未傳出宮去,你便知道了?」

陳正泰有點懵,又生了一個……

他尷尬地道:「此事自是要恭喜的,不過學生此番前來,要恭喜的是,秦將軍背部已經長出了新肉,這傷要痊愈了。」

李世民心里還嘀咕,宮里的消息現在這么不嚴實嗎?

卻聽陳正泰說的原來是秦瓊,一時亦是大喜過望,不經意間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連連頷首道:「朕清早時還和觀音婢念叨著這件事呢,他真好了?好好好,如此甚好,叔寶與朕情若手足,今日知他免去了病痛,真不知說什么好。」

他丟下了御筆,顯得很激動的樣子,來回踱步,興奮地道:「叔寶的病好了,太子又懂事了,還有青雀,青雀也很賢明,朕又得一女,哈哈……哈哈……留下來吧,朕和你喝一杯水酒,當然,不能喝你那悶倒驢,那東西太誤事了。」

說著瞥了一眼張千,張千會意,片刻之後,便送了酒菜上來。

溫熱的黃酒喝的其實味道是不錯的,陳正泰卻不敢貪杯,這玩意別看度數低,後勁還是有的,他不能在李世民面前失態啊。

李世民一臉感慨,秦瓊的痊愈,讓他很高興,這不只是因為情誼的問題,而是大唐又多了一員可獨當一面的虎將,何況秦瓊還是他親手治好的,到時只怕也能留下一段佳話。

他不禁道:「其實還是多虧了你,從前朕動刀子是殺人,現在動刀子卻可救人,救人比殺人好,現在已不是靠殺人來得天下的時候了,需有醫者一般的仁心,才可弘德於天下。」

陳正泰難得見李世民今日有酒興。

好在李世民沒有那種勸酒的陋習,他見陳正泰只淺嘗,也不去催,自己高興了,幾杯酒下肚,頓時面上帶著紅光,哈了一口氣,才又道:「過幾日,朕要親自去看看叔寶,順道……也去看看太子吧。他現在如何了?」

「太子殿下?」陳正泰道:「學生沒有去看,學生以為,既然太子殿下願意去干一點事,這事無論是大是小,是否有利於天下,其實這都是次要的,與其去計較這些,倒不如讓太子殿下自己去體會這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其實做任何事,都會有可能栽跟頭,會出錯,這都沒什么了不起的,君子訥於言敏於行嘛,說再多,不如去做。」

李世民若有所思,隨即道:「你與太子,是真兄弟啊,處處在朕面前為他美言。」

陳正泰搖頭:「太子殿下與陛下乃是父子,太子如何,哪里需要學生來美言呢?」

李世民默默地點了點頭,而後像是想起什么,道:「朕想到那些什么三當家的話,迄今還難忘,或許……太子是對的。」

他看了陳正泰一眼,又道:「揚州送來的那些奏報,你都看了嗎?」

李世民提起了揚州,頓時讓陳正泰打起了精神。他很清楚,自己接下來說的每一句話,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