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政通人和(2 / 2)

宋阿六則是認真地點頭道:「前些日子,縣里在招募一些能勉強認得一些字的人去縣里,說是要進行簡單的傳授一些醫學的知識,等將來,他們回到各村,閑時也可以給人看病。我們村里就去了一個,到縣里已有兩個月了,迄今還未回,不過想著年前學成了,就該回了。」

「從前我們村里,是沒有大夫的,真若是得了病,需去數十里外的集市去,或去縣里,只是……那兒價格都貴,尋常小病,大家都忍著,可成了大病,人一送去,幾乎人就不成了,還是一個死字。可若是將來,能有個大夫在咱們村子里,偶爾一些頭昏腦熱,去請教一番,想來…也是有好處的,而且聽說他們學的,主要是疾病防治,反正我們也不懂,也不曉得學成之後如何,就只知道學了東西,總比什么不會的好。」

李世民心里詫異起來,這還真是想的足夠周到,說是面面俱到也不為過了。

過一會兒,那宋阿六的婆娘上了飯菜來。

還真是粗茶淡飯,不過米卻還是很多的,實實在在的一碗米,油星是少了一些,只一些不知名的菜,唯一隆重的,是一小碗的臘肉,這臘肉,顯然是招待客人用的,宋阿六的筷子並不去動。

李世民一點都沒有嫌棄之意,簡單地吃過,心情很好地道:「我來此,見到這個樣子,真是欣慰和可喜,揚州這里……固然百姓們還是很辛苦,可比起其他的各州府,真如那陶公所寫的《世外桃源》一般。」

宋阿六嘿嘿一笑,隨後道:「不都蒙了陳都督和他恩師的福氣嗎?如若不然,誰管我們的死活啊。」

他顯得很滿足,也顯得很感激。

實際上,以後世的標准而言,這宋阿六比之赤貧還要赤貧,幾乎和街上的乞丐的境遇沒有任何分別。

可人就是如此,之所以現在生出對生活的希望,不過是因為從前更苦罷了。

這揚州的改變,其實很簡單,不過是零到十的過程罷了,若是整個答卷是一百分,這從零跨步到十分,反而是最容易的,可偏偏,卻又是最難的。這種進步,幾乎肉眼可辨,放在這個世道,便真如世外桃源一般了。

陳正泰在旁也會心地笑著,對於大家生活質量上能起到好轉,他心里也很是高興。

其實他在都督府,只抓了一件事,那便是上情下達,因而狠狠的整肅了官吏,其他的事,反而做的少,當然,利用一些二皮溝的資源也必不可少。

比如二皮溝那兒需要大量的桑麻來紡織,揚州也需引入不少的產業,這是未來稅賦的基礎,除此之外,就是拿世族來開刀了,因為很簡單,官府的運行,就必須要稅賦,你不收世族的,就少不得要盤剝百姓。

上一次,稅營直接破了揚州王氏的門,將家產查抄,並且罰沒了他們隱瞞的三倍稅賦,一下子,效果就立竿見影了。

其他世族見狀,哪里還敢偷稅漏稅?於是一面破口大罵,一面又乖乖地將自家真實的人丁和土地情況上報,也乖乖地將錢糧繳納了。

一個世族所繳納的錢糧,比數千上萬個尋常百姓繳納的稅賦還要多得多,他們是真正的大戶,畢竟有幾百年的積蓄,人丁又多,耕地更不必提了。

這揚州的府庫,一下子豐盈起來,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多余的錢糧,推行有利的善政。

李世民帶著淺淺的笑意,自宋阿六的屋子里出來,便見這百官有的還在屋里吃飯,有的三三兩兩的出來了。

他們大抵也問了一些情況,只是此時……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了。

說實話,若是沒有此前那蘆花村里的所見所聞,尚且還可以大放厥詞,可在這揚州和那下邳,兩相比較,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若是再多嘴,便實在是吃了豬油蒙了心,自己犯賤了。

杜如晦一臉尷尬的樣子,與李世民並肩而行,李世民則是背著手,在村口踱步,回望這依舊還是簡陋和朴素的村落,低聲道:「杜卿家有什么想要說的?」

杜如晦正色道:「已到了這個地步,看來揚州新政已無法動搖了。臣說句不該說的話,倘若這天下都是如此,陛下的功績,足以直追三皇五帝,那秦朝,亡於殘暴,隋煬帝,也亡於此,可是臣讀過秦時和隋時的律法,卻發現這律法之中,也不乏有愛民的舉措,可這又如何呢?這些舉措,沒有效用,下頭的官吏和豪強們,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律令推行,對自己沒有好處的,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若是對他們有害的,索性便充耳不聞。陳正泰這一套方法,固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可至少……有用,也可用。能做到這個地步,這揚州的新政,算是開了一個先例,此子乃是經略的大才,臣不如他。」

杜如晦說的話,看上去是謙虛,可實際上他也沒有謙虛,因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李世民則是滿意地不斷點頭,道:「是這樣的道理,朕也與你感同身受。」

李世民說著,目光卻又落在身後一個灰頭土臉的人身上。

正是那御史王錦,王錦蹭了飯,乖乖地低著頭跟在後面,卻是一言不發。

此前他還很囂張,現在卻好像被閹割了的小豬似的。

李世民帶著別具深意的微笑看著王錦道:「王卿家為何不發高論了?」

「我……臣……」王錦張口欲言,卻發現搜腸刮肚,也實在想不出什么話來了。

今日所見的事,史書上沒見過啊,沒有前人的借鑒,而孔夫子的話里,也很難摘抄出點什么來議論今日的事。

最後,他才苦笑道:「臣無話可說,臣輸了,陳正泰的新政,確有許多可取之處。」

李世民則道:「不挑錯處了?」

「這……」王錦覺得陛下這是故意的,不過好在他的心理素質好,依舊振振有詞地道:「沒有錯,為何還要挑錯?臣此前不過是捕風捉影,這是御史的職責所在,現在既眼見為實,若是還處處挑錯,那豈不成了公報私仇?臣讀的乃是聖賢書,夫子沒有教授過臣做這樣的事。」

李世民嘆了口氣,不由道:「是啊,揚州的新政,朝廷只怕要多支持了,唯有如此,我大唐的希望、未來在揚州。」

………………

厚顏無恥求一點月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