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大局已定(2 / 2)

假如……這個時候,有人告訴青竹先生,一切都如他所料,李世民出事了,他會疑心嗎?這樣的人一定老謀深算,可是卻絕不會疑心,因為他很清楚,這本就是他布置的巧記,這樣的人難免會自信滿滿,不會懷疑其他。

「你的意思是,讓他深信這些,而後……再看看此人在長安,會有什么動作?」

「正是如此。」陳正泰正色道:「一旦陛下這邊傳出什么流言,他一定會急不可耐的繼續布局謀劃,做出對他最有利的安排,因為只有如此,他安排的突厥人截殺陛下之事,才有意義。如若不然,陛下縱是出了什么意外,對他而言,又能有什么收獲?陛下和兒臣,就暫在關外,作壁上觀,相信很快,此人就會慢慢浮出水面。」

李世民顯得有些猶豫,陳正泰的計劃確實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若是傳出這個消息,就難免會引發天下的震動。

只是……

李世民眯著眼,眼睛一張一合,顯然,他對於自己是極有信心的。

於是,在短暫的踟躕之後,李世民當機立斷道:「就以突厥人反叛的名義,立即關閉各處的邊鎮和關隘,除此之外,派出人,立即往關中去,要八百里加急……朕就和你……拭目以待吧。至於朕與你,索性……就繼續北上,去朔方走一走,朕一面巡視,一面看看……誰才是青竹先生。」

陳正泰現在是百爪撓心,其實他心里很清楚,這是餿主意,表面上是能將人揪出來,可實際上呢,且不說對方上鉤不上鉤。還有值得可慮的問題是,傳出這么個消息,只怕整個長安,都要亂成一鍋粥了。

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大致的定下了計略,李世民突然想起什么:「那些突厥人,如何處置?」

「這也容易,他們再三反叛,絕不可放縱,不如就暫將這些人,交給兒臣來處置,兒臣一定能將他們處置妥當。」

李世民頷首:「就這般定了吧。」

他不願再管關外這些閑事,陳正泰現在對關外了如指掌,陳氏也開始逐漸朝草原滲透,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也就懶得多問了。

………………

這偏僻的佛寺里,有一座小小的明堂。

明堂里供奉著許多的佛像,而此時,一老者只穿著麻衣,盤膝而坐,明堂昏暗,看不到老者的面容。

只是在微光之中,卻能見著老者眼中折射的光芒,這是一雙說不清的眼睛,看著佛像的眼睛里,帶著虔誠,帶著說不出的復雜,也似隱約流露出對於人世間的厭惡。

他似在沉思,在這小小的明堂里,他垂坐了很久很久,這昏暗之中,仿佛已成了一方小天地,在這天地里,只有這虔誠的老者,與佛祖之間在冥冥之中溝通著什么。

幾個時辰之後,明堂外頭傳來了細碎的腳步。

有人在外咳嗽。

老者也跟著咳嗽幾聲。

他顯然已經很蒼老了,蒼老到當他從神游中回來,竟也不免呼吸不勻,他聲音疲憊又沙啞:「何事?

孤燈之外,可以照著外頭人的人影,人影身子弓著,哪怕是老者沒有看到他,他也保持著畢恭畢敬的樣子。

這人小心翼翼的道:「相公,有急報傳來,是草原中的消息。」

「噢。」老者只輕描淡寫的道:「是嗎?」

沉默。

短暫的沉默之後。

明堂外躬身的人才小心翼翼的道:「事……成了。」

「事成了……」老者喃喃念了一句,而後,他又慢悠悠的道:「李二郎是死是活。」

「急報的人,送來地消息是……他已孤身被一萬多突厥鐵騎圍住,插翅難飛,所以……雖然生死難料,可是……怕是再也回不了關中了。」

老者顯得很平靜,似乎這個結局,他早已是料到了。

所以……只傳出他氣定神閑,呼吸勻稱,既無激動,又無感慨的平靜樣子,他平淡的道:「這樣說來……長安……要亂了,接下來……該有好戲可看了。太上皇這些年,一定很苦悶吧。」

躬身在外的人,則沉默,大氣不敢出,這世間,已經很少人提及到太上皇了。

……………………

第二章送到,明天會穩步更新,之後開始還清之前的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