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賜封國公(2 / 2)

李世民一時驚訝,只是因為……設計了新船,就可在海戰之中,爆發如此巨大的威力?

可細細想來,這不正是陳正泰在學堂中所提倡的東西嗎?新的技藝,帶來的不只是便捷,而是技術的碾壓。

李世民想起這個來,不免眼眸亮了亮,隨即看向陳正泰道:「婁卿所言,是如此嗎?」

陳正泰老老實實地道:「確實是實情,兒臣得知高句麗和百濟的水師強大,我大唐若是要與之爭鋒,只能建設更大規模的船隊,可即便如此,也未必有全勝的把握。所以兒臣決心另辟蹊徑,帶著一群能工巧匠,設計出了新船。只是……兒臣自己當初其實也不知這新船的威力,竟是如此厲害。直到婁校尉凱旋,方才知道……至少新船的設計是成功的。設計新船,只是第一步,能否經得起檢驗,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聽到這里,不禁感慨萬千地道:「這技藝所帶來的好處,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朕從前總覺得你不務正業,性子古怪。可現在方知有這么多的大用。既如此,那么此戰的首功,自當是你,其次為婁師德了。」

李世民說話的時候,微微抬起眼眸,目光掃視了群臣一眼,似乎是想看看,這群臣之中是否有人有什么異議。

畢竟軍功這個東西,涉及到的乃是爵位的問題,倘若有人反對,朝廷還需謹慎。

可此時,群臣都是一言不發,只齊刷刷的看著李世民,分明也認同了陛下的判斷。

倘若真是新船的原因,那么說是首功,就一點都不為過了。

事實上,在場的人,都對船只和海戰算是一竅不通,他們此時只知道一點,這一戰,堪稱為化腐朽為神奇了。

李世民見無人反對,松了口氣,於是正色道:「如此大功,怎么可以不賞賜呢?理應爵加一等,正泰此前為郡公,而今當進國公。」

國公……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一時詫異了。

顯然大家沒想到會居然賜國公!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李世民,還沒有真正開始大規模的給二十四功臣敕封國公,能獲賜國公的,其實並不多。

而現在陳正泰不過二十歲上下而已,這個年齡,便幾乎要位極人臣了。

國公乃是從一品,當然,只是爵從一品而已,可是待遇比之從前的郡公和縣公,簡直就是天壤之別了。

這其實也是歷朝歷代的規矩,能因功勞獲豐侯爵和郡公、縣公的,肯定不少,尤其是開國初年,功勞很多。

可任何一個爵位,就意味著一個家族的興起,所以越往上,至少到了國公這個級別,往往就會顯得極為吝嗇了!

如若不然,王朝初年便敕封上百個國公出去,那還了得?以後子孫們怎么辦?一個國公,就是一個大爺啊,兒孫們繼位之後,成天面對著上百個大爺,換誰也得受不了吧!

貞觀迄今,縣公和郡公有數百人之多,至於下頭的縣侯、縣伯就更多了。

這一方面,是有功的人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那些大世族,給與他們爵位和一些特權。

只是到了國公,哪怕李世民,也會顯得格外的謹慎。

畢竟,這已是臣子獲得爵位的極限了,再往上,那就是王了。

只是對李世民而言,這一戰對於大唐而言,實在太重要了,一方面,剪除了高句麗的羽翼,另一方面,也為未來完成隋煬帝未竟之業徹底平定高句麗,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一旦大唐的水師,可以壓制住高句麗的水師,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從陸路進攻,水師也可以沿著海岸線,不斷給陸路的軍馬進行補給,同時騷擾高句麗,使高句麗首尾不能呼應。

「諸卿沒有異議吧?」李世民面帶微笑,他倒是很想知道,這個時候,誰敢站出來反對。

房玄齡咳嗽一聲,率先道:「陛下,臣無異議。」

杜如晦也跟著點點頭。

長孫無忌心里其實有些復雜,一方面,如今自己得兒子算是捏在了陳正泰的手里了,這兩年,長孫家和陳家的關系開始和睦起來。長孫無忌當然得同意。

可另一方面,長孫無忌這個人的性情,還是有些爭強好勝的,小小年紀的陳正泰,就已經和我這皇親國戚以及開國功臣平起平坐了。

哎呀,好像嫉賢妒能啊。

不過糾結歸糾結,他最終還是頷首道:「陛下賞罰分明,令人欽佩。」

幾個最有權力的大臣都點頭了,其他眾臣,便也紛紛稱是。

現在崔家已經開始自身難保了呢,這個時候,還是小心為好。

當然,有人是真心認同。

也有人面上帶著幾分擰巴的樣子。

這一切,都看在李世民的眼里,不過不管怎樣,沒人出來唱反調,這事算是定了下了!

他顯然心情不錯,面帶微笑道:「那么……就這般的定了,只是……封什么國公好呢?陳氏,可是出自孟津嗎?」

…………

第一章送到,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