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6章 夢前世二(2 / 2)

姝色無雙 五葉曇 2255 字 2020-09-03

就算是為了聯姻,為了哥哥的仕途,母親和嫂子也只會想著把她高嫁,以求得將來的互助,而不會隨便把自己給許出去的。

而且嫂子出身京城,對京中權貴人家也是熟悉,自己的親事七八成都是要在京中找了,自然有個熟悉京中權貴圈的嫂子是一頂一的重要。靜姝家雖然有錢,可靜姝她們母女自己對京中都是一抹黑……

不管小姑娘心思幾轉,何夫人還在贊著溫玉菡,說道:「表姐真真是好福氣,不僅兒子是少年英才,這女兒也是養得這般水靈,又孝順懂事。我若是有表姐的一半福氣,有個像菡兒這般的女兒就好了。」

話音一轉,又道,「說來前些日子慈山寺的慧心大師說了,說明年夏季是我家榮哥兒的旺季,若是在初夏幫榮哥兒定上一門親事,更是會旺上加旺。」

榮哥兒便是何夫人的獨子,何知府的嫡次子何榮。

這話說的溫夫人和溫玉菡心中都是一跳。今日自家表妹這般熱情,誇獎奉承的話一個勁的往外蹦,最後又是誇獎自己女兒,又是說他兒子的婚事,這不能不讓溫夫人深思。

她覺著,那吏部侍郎怕是真對自己兒子動了心思。若只是隨便一贊,自己表妹犯得著這般殷勤嗎?

而且何榮的婚事,沒有何知府的頷首,怕就是表妹也是斷斷不敢亂說亂應承的。

臨走時,何夫人還拋了個大禮送給她們,何夫人表示,何家在京郊有個小宅子,屆時溫家進京,若不嫌棄的話,就暫可借給他們先住著,里面東西也是一應俱全,他們只管放心去住即可。

這樣借宅子的大事,不是何知府的提議,以溫夫人了解她表妹的性子來說,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就是說,那位吏部侍郎必是極贊賞元兒的文章的,溫夫人只覺心中又是大定又是狂喜。

只是回到家中思及和白家的婚約,便就隱約開始後悔起來。

且前幾日溫夫人在慈山寺中和白夫人陳氏說起他們一家入京一事,陳氏竟是無絲毫表示,不過是說了幾句沒用的客套話,令溫夫人心中已有幾分不滿,現在一對比更是比自家那向來圓滑小氣的表妹都不如,這讓溫夫人不能不再對這場婚約猶豫了。

只是兒子現在還只是舉人,那白同知畢竟是官身,京中情況如何到底不好說,且還是等兒子過了春闈再說吧。

******

溫夫人離開,當晚何夫人就問自家老爺何知府道:「老爺,您讓我這般捧著我那表姐可是為何,難道是劉大人當真那般欣賞我那外甥,想招他為婿?還讓我拿榮兒的婚事出來說事。說實話,就算是我那外甥中了進士,也是寒門出身,要熬出頭還不知多少年呢。且我看那溫家姑娘到底是小戶出身,行事小家子氣得很,配榮兒是不是太委屈了榮兒些?」

要何夫人說,若是溫家當真動了心思退了白家的婚事,她倒是覺得那白家姑娘不錯,大方得體心思純,將來陪嫁必是十分豐厚。她兒子資質並不算好,應該不是當官的料,又是小兒子,將來能分得的家產有限,不如娶個嫁妝豐厚出身又好脾性又好的兒媳婦。

何知府冷哼一聲,道:「此事你不用多管,榮兒的事我自有分寸,總之你且多捧著她些讓她生了再攀高門的心便罷了。」

說著看自家夫人神色不對,立即道:「你且也不要打那白家姑娘的心思,我看那姑娘生得那般容貌,說不得將來會有大造化也不一定。你平日里和那白家夫人也交好些。」

何夫人心中一凜,收回心思看自家老爺臉色,心中疑惑卻是再問也從自家老爺那里問不出什么來,她本伶俐,猜得其中怕是有什么緣故,便不再多口,而之後和陳氏交往也愈發客氣且是後話了。

就是京中白府那邊,他也吩咐了陳氏,若是將來老夫人問起,也只作如此答即可。

陳氏雖不欲將此事牽扯上女兒,但也知道若此事傳揚開,被有心人利用,必會影響白延樟白靜妘兩原配所出兄妹和自己以及女兒的關系,自己便也罷了,但女兒將來若是嫁在京中,著實需要白家撐腰,不宜和白延樟關系弄僵,如此也只得無奈接受了。

只是此事不管白延樟是否知情,京中白老夫人心中有所察覺卻睜只眼閉只眼,都讓陳氏徹底的寒了心。

畢竟藍嬤嬤是白老夫人的人,而白老夫人可不是只有藍嬤嬤一個眼線,那溫香乃珍貴葯物,這么些年藍嬤嬤特意從京中連續不斷的弄來,白老夫人真是毫無察覺?

而且藍嬤嬤只是一個嬤嬤,沒有什么人在身後鼓動挑撥,陳氏當真不能相信她會這般有主見,敢如此替小主子「著想」。

陳氏不由得想起女兒前些日子旁敲側擊的話,讓她把自己的嫁妝產業和自家老爺這些年添置的產業分清楚,也要讓自家老爺知曉,有這個意識。

當時她還覺得多此一舉,並沒太在意。

白家雖是前朝江南有名的書香世家,但戰亂和新朝改立早讓白家產業悉數盡毀,當年白二老爺到蜀中任縣官,也是一清二白到任的。他又清高守矩,不會受賄或做些灰色手段,其實這么些年若真算來,也沒積下什么產業,相反,他自娶了陳氏,反要每年往京中白府送去不少財物供京中白府花費,其實那多半也都是陳氏的嫁妝出息。

只是白二老爺不通庶務,陳氏自嫁給他,白二老爺便由著陳氏當家,陳氏也會以白二老爺的名義購些產業庄子鋪子管著的,家中富裕,白二老爺從沒操心過這些事情,他其實早把自己的產業和陳氏嫁妝之間的概念模糊了。

陳氏管理的那些產業,除了那些最初陳氏的陪嫁,白二老爺並沒意識到其他的其實也是陳氏的,而不是他的,白家的。

這也是後來會發生白二老爺讓陳氏給自己前妻所出的長女置辦嫁妝而心中並無覺得不妥的緣由。也是他在白老夫人的不停灌輸下,潛意識里認為「自己的產業」應該由自己的長子繼承而不是由著妻子全部陪嫁給小女兒的緣由。

白家又不是豪富,甚至白家人都過得很拮據,如何嫁個小女兒竟是陪嫁十萬二十萬兩,產業更是多到讓京中那些大世家的人都眼珠子掉一地?

其他白家女兒出嫁公中可是只給出五百兩!

陳氏是商家女,對產業意識很清明,但白二老爺卻是個守著「古禮古德」的刻板丈夫,妻子嫁給他就是他的人,自己把家業都給她打理,除了當年從陳家抬到白家的那些個嫁妝,他當真並沒想過家中產業其實應該是自己妻子而不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