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兵家修行(2 / 2)

桃花 烽火戲諸侯 4422 字 2020-09-04

陳青牛感到惋惜的是自己沒能去探驪營,而是在長鋒營任職。

探驪營是鐵碑老營之一,也是唯一一座仍然保持營號的軍伍,營號來源於專屬斥候名探驪,建功無數,探驪二字,寓意從蛟龍頷下摘取驪珠,難度可想而知,當初這支斥候的名聲響徹西北邊關,朱雀王朝擁有近百支大大小小的斥候、探子和馬欄子,如今當之無愧的西涼第一斥候,鷂子精騎,幾乎是全部照搬探驪老營的建制、訓練和律例。

長鋒營說是營,也有將近千人的兵力,名義上卻是掛靠在老營探驪轄下的一支軍伍,條件就是長鋒營培育出來的精悍士卒,都要優先抽補進入探驪營。只有這樣假借探驪營的名頭,鐵碑到手的軍餉俸祿才會多些,這種滑稽情況,只有啃老本的鐵碑軍鎮才會有,其它八鎮,自然不屑以此跟西涼討要更多軍餉。從馬嵬到藩邸,也都睜只眼閉只眼,畢竟鐵碑如今再落魄,也曾經是西涼鐵騎的臉面,如果廝混到連一個老字營,都被摘掉頭銜的地步,恐怕朱鴻贏也覺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陳青牛一人一騎,孤零零向西北方,策馬而去。

長鋒營駐地在四十里地外,位於一座不起眼的山坳里,烽燧瞭望倒是都有,就在山坡頂上,不過更多是象征意義,大隋羸弱邊軍,一直被朱雀王朝的百戰雄師壓著打,這是延續了將近二十年的大勢。當然,如安陽郡主朱真嬰所說,大勢歸大勢,大勢之下的諸多局部戰場,也不是說大隋南疆邊軍,就一定會毫無還手之力,其實大隋南方砥柱的李彥超,麾下八萬精銳,尤為善戰,就曾經多次讓興師動眾的朱雀征北大軍鎩羽而歸,其它如小姨子在內等軍鎮,也吃過很多場結結實實的敗仗,不過都無法改變兩朝大局罷了。

治世出賢相,亂世多名將。

大隋李彥超若非大隋國勢頹廢,加上朱雀虎視眈眈,以大隋原本文官治國武人低微的畸形格局,恐怕給他三輩子時間,也爬不到如今的煊赫高位。

陳青牛此次兵家修行,當務之急,是尋覓一粒玄妙難測的真意種子,然後就要馬上去往古戰場,就像找了一塊良田,放下種子,生根發芽,最後才是以戰養戰,以金戈鐵馬的殺伐之氣,不斷澆灌蘊養,如此到了秋季才會豐收。而陳青牛尷尬的地方,恰恰在於種子找尋這兵家第一步之上,哪怕是蓮花峰歷代客卿的珍貴手札筆記,對此也語焉不詳,給不出准確詳細的捷徑,畢竟那些客卿無一人選擇兵家道路,更多是一些旁觀心得。

營地森嚴,正氣肅殺。

這便是行伍軍旅獨有的金戈之氣。

兩名士卒早已持矛攔路,陳青牛翻身下馬,又不是什么氣焰囂張的無良將種,做不出那種縱馬直入的勾當,給守門士卒驗過了官身誥敕,後者說過了主將營帳的具體位置後,畢恭畢敬放行。

這座軍營自有其銳氣,如旭日東升。

這是朱雀王朝近三十年來,在南瞻部洲版圖上勢如破竹,接連大勝,帶來的一股無形惠澤。

試想一座鐵碑軍鎮的小小長鋒營,尚且如此,那幾位將整個玉徽王朝都收入囊中的大將軍營,又該是何種驚人氣勢?

長鋒營主將是一位中年武人,國字臉,正七品的官身。一看就是性情古板的人物,得知陳青牛領命報道之後,主動走出營帳相迎,還擠出些笑容,親自帶著陳青牛走遍了軍營,路上遇上一些個實權的職官副尉,為陳青牛一一介紹,多是三十多歲,品秩差不多,最多比初入軍伍的陳青牛高出一兩階,肯定是靠軍功或是熬資歷辛苦掙來的,對陳青牛談不上有何殷勤笑臉,卻也不會惡臉相向,能靠自己在朱雀混出個八品武將官身的人,都不傻,哪怕心里對這個年輕子弟不順眼,也不至於表現在臉上。

大抵上,有長鋒營主將好心幫忙鎮場子,這一路波瀾不驚,沒有任何意外狀況。

所以陳青牛在被送到自己營帳後,向那員武將抱拳感謝了一番,後者笑著擺擺手,就此離去。

至於陳青牛麾下那一標隊伍,五十來號斥候,前兩天就被拉出去鐵碑兩百里外的邊境線,與其他袍澤騎軍一同按例巡邊。巡邊一事,絕非老弱病殘能夠勝任,說句難聽的,如果真是不堪一擊的兵馬,不就成了白白給大隋那幫兔崽子送頭顱送軍功了?加上大隋大勢頹敗,所以邊軍將領對於麾下的戰功犒賞,不遺余力。在西涼邊軍看來,簡直就是失心瘋了,例如沒有官身的大隋斥候,只要陣斬一騎敵軍斥候,就地官升兩級!

所以陳青牛在這里,只要坐得穩屁股底下的位置,是除了主將之外,最具實權的長鋒營話事人之一。

入夜後,陳青牛就在裝飾簡陋的狹小營帳繼續吐納,導引一事,片刻松懈不得,氣海帶了個海字,可是世間修行之人,氣海之大,天資驚艷之輩,也不過是大如小湖,絕大多數不過小水塘一般規模,甚至不乏小如水井的可憐修士,受困於先天局限,真真正正是井底之蛙了,只能望天而嘆。當然,井底之蛙,好歹還守著一口井的氣海,也絕對要好過那些好像在稻田水窪里,一輩子只能與螞蚱蚊蟲打交道的修行門外漢。

陳青牛的古怪之處,就在於他的根骨天資,極其驚人,也就是先天極好,只可惜後天被人以大神通硬生生剮去根骨,榨干了氣海,點滴不剩,哪怕憑借著先天資質,能夠幾乎逆天地在干涸氣海之內,自行生出還算豐茂的水源,但是又被人在雙眼植入兩條蟄龍,長久以往,真是謫仙人中的謫仙人,也要認命。若是當時陳青牛得了天龍八部的好處,降伏了兩條為禍作亂的蟄龍,而不用承擔其因果,那么陳青牛未必不能一日千里,成為修行路上的天縱之才,結果那件佛教至寶更不是省油的燈,比起雙眼蟄龍,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讓陳青牛徹底沒了脾氣。

不過世間事,福禍相依,老天爺再喜歡打盹,總歸是留給陳青牛一線生機。

蟄龍的夜夜折磨,讓失去了天生道胚佛根大機緣的陳青牛,打磨出一副極好的後天武胎。

體內佛家八部眾的存在,則給了陳青牛能夠跟飛升境之下所有修士,來一場大不了玉石俱焚的底氣。

世事無常,命途多舛。陳青牛對此,感觸至深,可謂深入了骨髓。

所以陳青牛對於修行,從來不視為什么苦差事。

舉個例子,凡夫俗子,牙疼歷來是大苦事,那么作為修士,擁有八部眾的陳青牛,所受之苦,等於是一個凡人,時時刻刻都承受著牙疼帶來的折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而且看不到盡頭。

這樣的長生大道,陳青牛羨慕什么?

但是陳青牛覺得越是如此,就越要活得更好。

畢竟,他還有很多風景沒有看到。

————

深夜,陳青牛吐出一口濁氣,站起身,將那枚青銅兵符懸佩在腰間,走出營寨,沿著一條山坡小徑,去往那座三層建築的烽燧,一探究竟,純屬好奇。

軍營巡夜士卒以及暗哨都算眼尖,也曉得此人身份,讓陳青牛的登山,一路暢通無阻。

烽燧按照西涼軍例一燧五人,戰馬四匹。鐵碑軍鎮以北,烽燧大小三百余所,各自相距三十余里,星羅棋布,釘子一般,死死嵌入兩國邊關版圖之上。

陳青牛推門而入後,發現烽帥一人,烽副兩人,烽子兩人,總計五人,都圍坐烽燧一樓桌旁,全部目瞪口呆,怔怔望向自己。

人人手里還舉著酒杯或酒碗,濃郁酒香彌漫於烽燧。

陳青牛笑道:「你們繼續,我就是去烽燧頂樓賞景的,別管我。」

一個魁梧漢子色厲內荏,怒喝道:「你是何人?!為何擅闖烽燧!知不知道,依照西涼軍律,我們可以將你當場擊殺……」

陳青牛懶得跟他們解釋,二話不說掏出隨身錢囊,丟出一粒拇指大小的碎銀子,剛好拋入一只某人偷偷放回桌面的空酒碗里。

那粒銀子在大白碗滴溜溜轉動,聲響清脆。

陳青牛拍了拍自己腰間符印,直接走向樓梯,撂下一句,「剛到任的斥候標長,沒有找茬的意思,你們喝你們的。銀子就當是買酒錢,下次記得給我留一壺。」

有個娃娃臉的烽燧小卒直愣愣說道:「咱們今兒喝的酒老好了,這粒銀子至多買半壺……」

不等這個缺心眼的烽子繼續說話,就給那魁梧漢子一巴掌拍在腦袋上,後者正是這座小題山烽燧的烽帥,他連忙起身笑道:「這位將軍大人,放心,咱們兄弟下次偷偷喝酒,保管喊上你!」

那少年烽子繼續念叨:「標長而已,哪里能當將軍……」

又給身邊一名上了年紀的老烽副,打賞了狠狠一巴掌。

少年一臉懵懂委屈。

陳青牛走了兩趟樓梯,來到頂樓瞭望台,可能是直轄於長鋒營的關系,比起塞外許多烽燧,這座小題山烽燧要更加寬闊齊整,陳青牛一屁股坐在圍牆上,抬頭望向遠方。

謀而後動的道理,陳青牛當然懂,要不然在琉璃坊也撐不到那次清明上墳。

只是踏上修行之路後,就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了,下山之後,更是意外不斷,讓人措手不及。陳青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最多看幾步之外的人和事,最多把即將踏出的那一步,給踩得盡量結實,穩當。

兵家修行,兵器一般用刀、鐵槍、弓箭這三樣,也有外家拳宗師,橫練體魄,修煉出一具金剛不壞之軀,大成之境,能夠肉身抗衡神兵利器。

至於劍,是君子之質,於是與戰場殺伐頗有沖突,兵家修士選劍,入門不難,但是想要劍道登頂,出神入化,比起練刀要難上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兵家修士之中,劍道宗師數量很少,就在於劍道比起「單刃」刀法,與兵家宗旨的契合要更弱一些。但是劍修,本就是世間最不容小覷的特殊修士,如果還是走的兵家路數,那簡直就是仙佛也頭疼的扎手貨色了。

陳青牛想著還是讓朱真嬰從藩邸寶庫里,選一把刀,當然模樣不能太花俏,比起尋常制式戰刀好些,就足夠了。

陳青牛收起思緒,轉頭望去,那個皮膚黝黑的魁梧漢子拎著酒壺,抬起手,晃了晃,諂媚笑道:「將軍大人,來點?」

陳青牛做了個盡管丟擲過來的手勢,笑道:「行啊。」

那位烽帥沒敢如此不敬,低頭哈腰一路小跑,雙手奉上,滿臉歉意道:「對不住將軍,兄弟們今夜沒能管住嘴,只剩下小半壺酒嘍,下次,下次小的一定讓將軍喝盡興!」

陳青牛仰頭喝了口,夠勁,伸出大拇指,「不錯!」

烽帥笑得合不攏嘴,「將軍不嫌棄就好。」

陳青牛擺手道:「老哥你別一口一個將軍,我可擔不起,傳到外邊也不合適。我呢,姓陳,是剛來你們軍鎮沒幾天,靠著家里還算有點門路,撈了個宣節副尉當當。」

那個在邊軍行伍也算老油子的烽帥,明顯愣了愣,還真沒想到這個氣度不俗的年輕將種,是如此耿直的爽快人。

不過這樣的話,烽帥倒是更安心了,糙點好,只要人品別太差,他就自信能夠籠絡好關系,靠著自己一張嘴皮子,以及那點緊巴巴俸祿買來的好酒好肉,與這位年輕將種積攢下一份不大不小的香火情。

不管怎么說,如果真能有個同桌喝酒、呼朋喚友的宣節副尉,怎么也算一樁臉面有光的光彩事。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默默告誡自己在摸清底細之前,溜須拍馬可以,不可交淺言深,萬一丟了自己當下捧著的鐵飯碗,哭都來不及。

他咧嘴憨憨笑著,拍胸脯道:「陳都尉,我叫趙大光,是土生土長的鐵碑人,祖上三代,都在邊軍里混,以後有事,知會一聲,大忙不敢說,咱就一個屁大的烽帥,不敢吹這牛皮不是?但是小事情,都尉只管吩咐便是,皺一下眉頭,我老趙就是個娘們!」

四顆腦袋擁擠在樓梯口那邊的烽燧四人,翻白眼的翻白眼,譏笑的譏笑,偷偷躲在那邊看笑話。

趙大光哪里不清楚麾下四人的德行,轉頭壓低嗓音,怒喝道:「瞅啥?別耽誤了都尉大人賞景的雅興,一幫粗胚,快滾快滾!」

四人悻悻然退下,不過仍是留在了烽燧二樓,豎起耳朵繼續偷聽。

趙有光憤憤然轉頭後,立即又是另外一張熱情面孔,「治下無方,讓都尉大人見笑了。」

陳青牛喝著酒,微笑道:「下邊軍營規矩多,你這里可是個喝酒的好地方,以後我肯定常來。」

趙有光拍胸脯砰砰響,「沒問題,陳都尉肯來,是給咱面子!」

陳青牛喝完了酒,跳下牆,把酒壺還給趙有光,「那我就先回了。」

趙有光趕緊彎下腰,「小的送一送都尉大人。」

陳青牛稍稍加重語氣,搖頭道:「不用!」

魁梧漢子立即點頭道:「聽都尉大人的!」

陳青牛走下樓梯,很快就離開烽燧,下山去了。

星光下,修長的身影,漸行漸遠。

趙有光目送他離去後,酒壺壺口朝下,竟是點滴不剩。

站在他身旁的烽燧四人,看到烽帥做出這個動作後,少年嘿嘿笑道:「咋的,烽帥,還想著那位都尉給你留一口酒啊?」

趙有光臉色凝重,沉聲道:「以後小心些,一個年紀輕輕就能直接成為宣節副尉的實權將種,喝酒不介意沒有酒杯,甚至酒碗都不用,而且還願意喝得如此干凈,這種人,且不論品行好壞、能力高低,總之,肯定不容易糊弄,不是省油的燈啊!所以今後他來喝酒,咱們歡迎,當菩薩供著,但我老趙勸你們四個一句,別想著攀高枝,這個長鋒營唯一一位斥候標長,沒那么簡單,都小心些。」

陳青牛回到營帳後,躺在遠遠談不上舒適的小床板上,哪怕墊了一層棉褥子,仍是堅硬無比。

但是,陳青牛竟然睡得無比踏實。

這一夜,他好像夢到了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