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全評估(2 / 2)

還所謂專家呢,這個問題,隨便去j市大街上農田里,找個人問問,都能給出答案。毒副作用,現在還沒找到,以後會不會被發現,也是個未知數,可要是不種他們,那要不了多久,副作用大家都能看到了,在各自餓死前。

不過,最憤怒的,還輪不到他們。聽到這些人又在這里說起安全問題,嘮叨著可能有危險性萬一有危害性,那些同樣外來的專家教授們,簡直是氣不打一處來。

為什么這個不知名的人或者團隊,已經研究出了那么多新的轉基因作物,而自己卻進展緩慢,就是因為這些整天給自己搗亂添堵的人!

今天說這個實驗有違倫理,明天又說那個實驗有潛在危害。好不容易出了個成果,還要整天被他們質疑隱瞞了危險性。為了應付這些人,自己不得不做了無數的無用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會在科研上落後於人。

而這些人,嘮叨了這么多年,從一個太陽嘮叨成了兩個太陽,除了說些可能萬一要是假設外,根本拿不出有效的證據來。連試驗設計該有的嚴謹性都不懂的人,連基本的數據分析都做不好的人,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指指點點?

打了這么多年交道,對方自然也知道這些搞育種的專家教授們是怎么看自己的,但是,食品安全,不能有萬一,難道錯了?這么多年,對方也沒能證明絕對不會有這個「萬一」,不就說明自己的懷疑是有道理的?

當然了,現在這個形式,他們也是知道的。他們會出現在這里,就是因為在所有的反對者中,他們是最理性的一批。他們既不是那種寧可餓死也不能吃轉基因的嘴硬派,也不是就算種不出其他糧食來還可以發展畜牧業解決吃飯問題的何不食肉糜派。

現在這種情況,種是肯定要種的,怎么種卻還是可以商榷的。為了安起見,最好對種植區域實行一定的隔離,確定了安全後再推廣。所以,現在j市種植是個比較兩全的選擇,如果地方不夠,可以再找幾個面積小點的區域試種。像大本營這樣面積過大的地方,還是先等等比較合適。

那些面積過大的地方來的人,簡直懶得跟他們說了,直接冷笑著告訴他們:「那你們自己跟老百姓說去,讓他們先不要種土豆和水稻了。」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小麥問題,前面的錯誤已經發生,所以後面才要更加謹慎!」這個時候,要大家不要種土豆和水稻,會是什么結果,他們不用試也知道。

原來種子中心的人,卻覺得他們的建議很好,而且立馬想到了m縣這個目前已經沒人了地方。要是那里全發展成試驗田,還不少想怎么種就這么種?

各有打算的各方人馬,在互相的學習、借鑒與算計中,不斷地完善著他們整個的育種體系。

小麥大家搶破了頭,同樣第一輪種植快完成的棉花,就有點不大受歡迎了。原因無它,所有人都明白,剛剛經歷過這一切的人,都對糧食有一種執念。短期內,不會有人有興趣,種植非糧食作物的。就算是那些上層領導們,只怕也都是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的狀態。

現在是兩個太陽,誰能保證,明天醒來,不會變成一個太陽都沒有了?

房子垮塌了,重建容易。人心慌了倒了,要恢復起來,卻很難。哪怕已經可以天天笑著了,心底深處,還是會有個角落,與驚弓之鳥無異。

但棉花這東西,完全不重視也是不行的。

不說棉籽油,既可以食用,又可以用於工業潤滑油中,這棉花也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尤其現在,石油緊缺,石化產品難以繼續生產的情況下,化纖面料顯然不適合作為將來的主要紡織面料了。天然的原材料才是將來的主流產品。

不過,種哪里去,卻是個沒人願意接口的話題。最後,n省的人在與後方人員商量又商量後,終於接受了棉花的種植。一來他們那里人少地多,能分出來的非口糧地就多;二來,當地以前也沒少中棉花,算是經驗豐富;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反正爭其他糧食作物,他們是一點優勢都沒有的。接手了棉花這個雞肋,在其他作物的種植上不會虧了他們的附帶條件,才是他們想要的。

對於這些爭論,喬菲一無所知。當然,知道了也是插不上嘴的。空間的出來的作物,食用它們是否安全,這個問題,她從來沒想過。所以,即使後來她無比黑線的曉得了棉花種植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差一點點,這棉花就要沒人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