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什么才是民族?(2 / 2)

「呵呵,這個其實很簡單,民族就是民族,這一點要從上古時期開始說,上古時期,這中原之地,只有華夏人存在。當時真的是萬國爭雄,最後,炎黃勝利,統一華夏這才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不過,這個民族內部並沒有真的完成統一,主要是,因為地方太大了,人也太多了。我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姓名服飾一樣,其他的根本就分不清是不是同一個民族,所以民族內部矛盾很深。知道漢朝的時候,雖然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性,可是性格還是不同,要知道同一民族的人性格應該是一樣的才對。崇拜也要一樣。」

「嗯?這,這就是民族么?」

「是的,這就是民族,除了相貌和思想,不一樣,其他的都一樣。才是一個民族才對。可是現在的漢人。除了衣服和言語一樣其他的都不一樣。」

「這才是一個民族么?」

「是的這才是一個民族,所以,現在的皇帝做的遠遠不夠,有人鄙視蠻人,有人崇拜蠻人。李家說,他們要視蠻人和漢人如一。可是這些都不對。他們遠遠沒有先賢的風范。」

「先賢的風范?那是什么?」

「所謂的先賢風范,就是,嗯,怎么說呢,很簡單,教化,蠻人教化後,就是漢人!所以在先賢們的眼里面根本沒有什么蠻人和華夏人的區別。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字,人。」

「人?」秦先生有些詫異了,或者說對宋波第一次有些刮目相看的感覺,因為宋波這半天才真正的說了一句高深的話。

「是的,人。」此時的宋波也嚴肅起來了,好像是要焚香禱告一般,腰桿挺的筆直,跪坐在地毯上,宋波之前非常的不習慣這么坐著,不過來到唐朝之後這半年,他也慢慢的習慣了。

「任何動物的區別,並不是向我們所看到這這些,樣子不一樣,其實任何動物的區別是,人有思想,而動物沒有,只要有思想就可以教化。其實這些歸根結底也就是教育問題。也就是說,人,要想形成一個民族的關鍵就是教育。漢人太不團結了,我們不團結根本其實在上古時期就留下來了。因為上古時期的先賢們對人的教化的不夠。」

「教化的不夠?」

「對,不夠,遠遠的不夠。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草原上的民族。他們的特點。這些人,崇拜這同一個神。同一個人,他們穿著同樣的衣服,說著同樣的話。可是漢人呢?」

「漢人?」

「是啊,我們漢人,同樣的衣服,除此外,沒有同樣的東西了。地方不同言語不通。我們所崇拜的神,也每個家族不通甚至於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漢人根本算不上是個民族。如果想要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嗯,這個統一的民族有什么好處呢?」

「秦先生就是秦先生,一語中的。統一的民族有什么好處,這才是關鍵,統一的民族才會出現一些特例。比如統治國家的時候,皇帝命令會受到非常徹底的執行。遇到外敵的時候,大家會一致對外。內奸的出現幾率減少。不聽話的人減少。從外面看來這個民族就是強大的,生活也會更加好。」

「聽起來還是蠻誘人的。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

「如果做起來,不是很難,不過要分成幾點。第一點,教育,這個是基礎,因為必須將要統一的人的思想統一了,那就是讓我們認同我們是同一個祖先。崇拜同一個神。」

「第二點就是民族榮譽感。這就需要強大,國家強大,不斷地勝利,不斷地豐收,這樣會讓人民覺得做這個朝廷的臣民,作為這樣一個民族的人是一件非常榮譽的事情。」

「第三點,歸屬感。朝廷讓自己的人民有歸屬感。讓這些人民覺得這個朝廷是家長,是能夠保護他們安慰他們的政府。」

「第四點,最簡單也最難,那就是豐衣足食。」

「就這四點?」

「目前就這么四點。當然要想形成一個民族,朝廷還得明確的提出一個,但民族的觀點。明確的說出,我們是一個民族。秦先生在朝廷上有人?」

「我?沒有,朝廷上我認識的人,還沒有你多。」

「哦。」『嘖』宋波的喝了一口酒。不過這次的酒度數更高。一看顏色就知道是蒸餾酒。

「這酒,好香啊。子玉你太摳門了。之前怎么沒拿出來啊?」秦先生十分的開心,今天知道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這趟踏青,不算白來。

「好好好,是小生的不對。先生可以嘗嘗這酒。」說著宋波從懷里拿出了一個小瓷瓶。上面是一個鐵質的小瓶蓋(白口鐵?),宋波擰開瓶蓋之後,香氣四溢。如果是北京人肯定會發現這竟然是二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