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槍械仿制(2)(2 / 2)

「去叫宿國公來見架,就說朕有十分重要的事情。」李世民馬上想到了重要的事情,這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將那個進獻槍械的程咬金叫過來。之前沒說這槍是誰制作的,現在正好需要知道那制作子彈的黃葯的配方。這就需要將這個進獻槍械的人叫來細細的問一下。

「老臣,程知節,叩見我主萬歲。」程咬金深深的鞠了一躬,聽到李世民回禮之後,就恭恭敬敬的站了起來,來到李世民的側面坐了下來。

「知節啊。有個事情要問一下。那個。。」李世民本打算要直接問答案的,可是轉而一想又發現直接說的話,又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拿了人家的東西也沒有給別人點什么東西。

「那個?那個是哪個?」程咬金郁悶壞了。他可是頭一回發現自己面前這個原本殺伐決斷的英明人主,也有猶豫的時候。

「啊,那個,那個。你上回給朕的槍,你知不知道子彈是那個工匠做的?」李世民最終決定直接問出自己的疑問。

「哦。這個啊。宋波做的,您問這個干嘛?那玩意兒。不好用,就是玩還行。要說批量做的話。劃不來。太貴了。而且還不如弩好用。威力上也不如弩箭。您問這個干嘛?」程咬金老實不客氣的就將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啊?啊。哦。也是。可是這槍。。」李世民發現在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因為他發現相比較而言,槍輕便,威力強。就想要大批量的仿制出來,一直都忘記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性價比的問題。這是一個歷史的局限性。倒不是說,李世民皇帝多么的蠢傻。

所謂的歷史局限性,就是說特定歷史中的某一階層的普遍認知。作為分封制度社會的頂層統治者不可能用一個商人的想法去考慮性價比。也許他會考慮這樣的成本,但是作為一個皇帝成本的問題交給左相就好了。他只要結果就行了。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一種特殊的情節,那就是留名青史。這種情節可能和古代人的環境有關系。當然這也是人類的普遍情節。在這一點上,是不分東方西方的。比如國人講究留取丹心照汗青,西方人講究的是自己的曾經的榮耀,歷史上有名。雖然側重點不一樣,但是目的都是要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根據這個情節就形成了,很多國人像是傻子一樣做不值得的事情。比如說,文人講究宣仁於域外,所以有些人不惜犧牲國力以媚外。武人講究開疆擴土,就有了更加無恥的勾結外人統一中國甚至於失國漢奸行為。宣仁域外,比如說唐朝的時候,統治者總是將很多的文化,醫葯,技術無償的給付外藩。所謂的開疆擴土,就更有無恥的行為了,比如石敬瑭。